疫情下家長與子女在家朝夕相對,但室外活動大減,形成困獸鬥的局面。有調查發現,八成半家長在第五波疫情期間,擔憂子女不同發展範疇,當中超過四成家長直言親子關係惡化。有家長指,疫下要花更多時間陪子女上網課和追趕學業進度,壓力和情緒均受影響。專家建議家長可透過正面思考、休息和尋求協助,均可改善親職壓力和親子關係。
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主導推行,香港大學、香港小童群益會及香港基督教服務處聯合策動的「賽馬會童亮計劃」,今年5月以網上問卷訪問700名家長,85%人表示在過去兩個月擔憂子女成長發展,包括72%家長擔心子女學習進度,66%擔心會影響子女的社交發展,48%家長憂慮子女的身體健康。
72%家長憂子女學習進度
感到擔憂的家長中,逾四成認為他們與子女的關係在2至4月間、即第五波疫情嚴峻期間趨惡化。約65%稱既要處理家務和在家工作,又要協助子女網上學習而感到有壓力;63%指子女無聊在家,易有情緒或行為問題,影響親子關係;40%稱因未能外出令自身心情不好,與子女爭吵更頻繁。
全職主婦的梁太在疫情期間,與讀小一的兒子須在家朝夕相對,當中面對不少挑戰,如要花更多時間與兒子一同上網課,又要追趕學業進度,壓力和情緒均受影響。她直言這一代小朋友很聰明,作為家長也要增加技能,才能「見招拆招」,如設定規矩,提高兒子自理能力,方能減輕負擔。
城大社會行為科學系副教授許娜娜建議,家長面對壓力時可調整想法,嘗試正面思考;亦可休息一下,製造自己的時間(me time),並培養健康和有規律的生活;有需要時可尋求學校、社區或社會組織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