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人過馬路的安全至關重要,全球多地早已應用行人燈號倒數器,顯示還剩多少時間可過路,本港早年亦曾試驗類似裝置,惟發現會導致更多行人「衝燈尾」或減慢行而作罷。事隔數年,運輸署上月中開始在東涌一個路口重新試驗綠燈倒數器,並改為綠燈甫亮起便倒數。有議員稱相關裝置在其他地區已應用多時,難以理解為何現時仍要測試,「青春就係俾啲官咁樣消耗咗」,又指在內地觀察到行人會因而更安心過馬路。
記者:羅庸軒、陳詠琳
▼東涌達東路近美東街交界路口▼
已委託大學進行研究調查
港府近年致力改善行人安全,繼《am730》早前報道運輸署選址兩個十字路口,試行讓行人「打斜過」的「對角行人過路處」之外,署方亦正在東涌達東路近美東街的行人過路處,即昂坪360纜車東涌站對開,試驗新款「行人交通燈號倒數計時器」,由轉綠燈一刻起倒數直至轉紅燈。運輸署回覆《am730》查詢指,新款倒數器已於上月中開始運作及測試,並已委託一間本地大學研究和調查裝置對行人過路行為的影響,整個測試預計今年中完成。
本港過去曾測試「綠色人像」閃動後開始倒數的第一代裝置,其中2006年曾在15個過路處試驗遞減數字形式倒數器,測試後發現倒數反而誘發市民在閃燈時冒險橫過馬路的反效果,因而終止計劃。及至2018年以遞減數字和倒三角圖像顯示同步測試,研究則發現較多行人會因而減慢步速,導致整體出現更多閃燈完結後仍未完成橫過馬路的情況。
市民遊客普遍滿意倒數燈
新款倒數器唯一測試的過路處橫跨4條行車線,中間設有安全島。《am730》記者日前到場觀察,發現每當「綠色人像」亮起時,旁邊的倒數器便會從25秒起倒數,而大部分行人以正常步速均可在10至15秒內橫過馬路。市民周先生認為,倒數器設施實用、位置顯眼,方便市民預時間過馬路,建議字體可再放大以便長者看得更清晰。
附近巴士站常客Soni每日都會使用該過路處,她指以往都要匆忙跑過馬路,有倒數器後感覺綠燈時間較之前長。蒙古遊客Erica稱,蒙古部分路口都有類似倒數器,認為25秒對大部分行人而言足夠。不過,記者亦留意到有長者在時間倒數9秒時,仍緩慢地踏上過路線,並在轉紅燈後始完成過路。
劉智鵬內地觀察行人「乖乖地唔行」
立法會議員劉智鵬前年5月曾就裝置在立法會提出書面質詢,他接受《am730》查詢時坦言,行人過路處倒數裝置已在世界多地應用數十載,難以理解為何政府現時仍要測試,又批評由他提出質詢到試行前後相隔一年半,直斥「青春就係俾啲官咁樣消耗咗」,今次「遲做好過冇做」。
劉智鵬續稱,近年在內地觀察當行人知道剩餘時間後,便會安心過路或「乖乖地唔行」,在港推行後起碼讓行人有預算,「如果見到倒數緊就行快兩步」,尤其是長者或行動不便者。他又提到研究試行的「對角行人過路處」,認為當局可索性一次過在所有具潛力的路口試驗,「唔成功咪油返佢囉……人哋(其他地區)都好快,呢頭諗到嗰頭去做。」
街道變革:一定好過靠估
民間組織街道變革發起人嚴卓衡向《am730》稱,讓行人知道自己還有多少時間過路「一定好過靠估,如果開始閃就急」,認為現時行人舒適度較高。不過他指出,這個裝置始終只具備倒數功能,當局更重要是應檢視不同燈號的等候時間,盡量讓行人有更多時間過路,舉例稱投射紅光的新型輔助裝置雖有改善過路處配套,「但改變唔到本質行人等好耐同唔夠時間過馬路。」
運輸署表示,東涌有關路口亦有結合正在東涌市中心8個聯動式燈控路口試驗的「實時交通燈號調節系統」,系統會透過各路口感應器即時掌握的車流和行人狀況,以交通控制邏輯演算法運算出最適合當時車流和人流的綠燈時間。署方續稱,新款倒數器亦有連接調節系統,顯示當刻正在實施的綠色人像燈號剩餘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