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
2025-03-13 22:58:08

M+周六起舉辦特別展覽 展逾70件畢加索名作(多圖)

分享:
畢加索《朝鮮大屠殺》(吳康琦攝)

畢加索《朝鮮大屠殺》(吳康琦攝)

位於西九文化區的M+博物館周六起舉辦畢加索特別展覽,由M+與巴黎國立畢加索藝術館共同主辦,為近10年在港舉辦的最大型相關展覽,展期將持續至7月13日。

「香港賽馬會呈獻系列:畢加索──與亞洲對話」展覽將展出211件作品,其中包括72件畢加索的作品,有62件來自巴黎國立畢加索藝術館,幾乎涵蓋畢加索活躍的整個時期,如《男子肖像》、《多拉.瑪爾肖像》、《朝鮮大屠殺》等名作,同場亦會展出逾130件亞洲藝術家的作品,以及2件委約新作,展現畢加索對當代藝術家的影響力,進行跨越世代和文化的對話。

adblk6

巴勃羅.畢加索為二十世紀的傳奇藝術家,影響力遠至世界各地。是次展覽提出一套詮釋框架,以全新角度探索畢加索與當代藝術家的聯繫。展覽中以藝術家的四個原型,包括天才、局外人、魔法師及學徒,作為切入點,配合當代藝術家的實踐與回應,詮釋藝術家的意義和人們的期待。例如展覽中所展出畢加索於1951年的作品《朝鮮大屠殺》,是從未離開過歐洲的畢加索,在遠方對於韓戰的回應,也是他繼其著名畫作《格爾尼卡》後一個極其重要的反戰作品。

畢加索為《格爾尼卡》而作的馬頭草圖。(吳康琦攝) 畢加索《男子肖像》(吳康琦攝) 不同展區設有開口,彷彿讓藝術家與不同時空地域人士互相交會。(吳康琦攝) 田名網敬一在新冠期間重新詮釋畢加索作品,直到去年離世為止。(吳康琦攝) 畢加索《朝鮮大屠殺》(陳穎琳攝) 藤原西蒙的委約新作《Who對Who對 Who?〈一場大屠殺的景象〉》(陳穎琳攝) (左起)香港賽馬會董事孔思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羅淑佩、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董事局主席唐英年及法國駐港澳總領事杜麗緹主持開幕儀式。(大會提供) 馬會董事孔思和於開幕儀式上致辭。(大會提供)

畢加索與當代藝術家的跨世代對話

與《朝鮮大屠殺》一同展出、英藉日本藝術家藤原西蒙的委約作品《Who對Who對 Who?〈一場大屠殺的景象〉》,是當代藝術家對畢加索作回應的其中一個例子,也是M+博物館為了是次展覽而特意邀請藤原西蒙的創作。藤原西蒙在畫作中讓抵抗者手持《格爾尼卡》,並加入當代元素—手提電話,就如同是在訴說現今世代人們最大的戰爭,就是在被不同的影像、圖片吸引了注意力;對活在新時代的人而言,反戰最重要的可能就是要重新奪回專注力。這個作品就像是藤原西蒙與畢加索一場跨世代的對話,以藝術連結不同時代的作品。

adblk7

這兩幅畫作被劃分到「學徒」的部分,是希望透過潛藏在畢加索身上的學徒身分,呈現其渴望學習的心,借鑒重要古典名作臨摹、模仿,汲取靈感創作並演繹出自己的版本,最終成為超越前人的大師;也是緊貼展覽的主題,讓藝術家回應前人,亦同時影響著後世之人,賦予藝術史上不同作品和創作的意義。

求職面試常見問題|專家教見工技巧(am730製圖) 求職面試常見問題|專家教見工技巧(am730製圖) 求職面試常見問題|專家教見工技巧(am730製圖) 求職面試常見問題|專家教見工技巧(am730製圖)

立即更新/下載AM730手機APP 體驗升級功能

全新會員積分獎賞計劃 打開App進入會員專區體驗升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