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本地
2024-06-27 04:29:59
日報

M+辦首個全面回顧展 看貝聿銘的建築人生

分享:

著名美籍華裔建築師貝聿銘的建築傑作遍及世界多地,亦成地標景點。當中為人熟悉有香港中銀大廈、法國羅浮宮金字塔等。西九M+周六(29日)起舉行首個貝聿銘(1917——2019)全面回顧展「貝聿銘:人生如建築」,展出逾400件展品,包括一系列繪圖手稿、建築模型、相片及錄像等,當中不少展品將首次公開亮相。貝聿銘兒子貝禮中認為,展覽記錄了父親作為一名建築師和人道主義者的個人故事,相信父親看到展覽也會感到自豪和驚喜,盼能引起全球觀眾的共鳴。

圖、文︰陳詠琳

貝聿銘

貝聿銘全面回顧展共有6個展區。

展覽分為「貝聿銘的跨文化底蘊」、「房地產和都市重建」、「藝術與公共建築」、「權力、政治與賞識青睞」、「物料改良與結構創新」及「以設計重新解讀歷史」6大主題,入場者可近距離探索貝聿銘的生活和工作;展品展示他獨特的建築手法和背後故事,並將其作品與社會、文化等交相對照。

縱貫七十載,貝聿銘的建築項目橫跨世界各地,為人熟知有華盛頓國家美術館東館、巴黎大羅浮宮現代化改造計劃、多哈伊斯蘭藝術博物館等。而與香港人息息相關的當屬具標誌性設計與結構的香港中銀大廈,不單行經中環會看到,中銀香港所發行的鈔票亦會看到大廈的外貌。

M+設計及建築策展助理吳紫茵介紹,香港中銀大廈選址位於中環與金鐘之間,一直被高速公路和政府停車場包圍,是項目的重要因素;當時貝聿銘為建成一座聳立在這樣的地皮上、又能代表中國銀行的大廈,須與不同政府部門交涉,才能將大廈的正中位置對準美利道、至今不被阻擋。

香港中銀大廈

香港中銀大廈

貝聿銘

展品展示貝聿銘獨特的建築手法和背後故事。

貝聿銘

貝聿銘建羅浮宮金字塔,不單製作模型,更放置了4根1比1纜索展示玻璃金字塔落成後,不會影響原有景觀。

建羅浮宮金字塔曾受批評

建築項目除設計外,亦牽涉地理、文化、政治等元素,貝聿銘的巴黎大羅浮宮現代化改造計劃正反映各元素的影響。吳紫茵指,在具歷史價值的羅浮宮建築群中,開挖停車場以創建2層地下空間,並在庭院中央建造一座玻璃金字塔等做法,當時受不少巴黎市民批評。在反對聲浪接浪下,更有反對者以「拯救」巴黎為名抵制貝聿銘的設計;相關爭議甚至被右翼政治家用作攻擊時任法國總統密特朗黨派的籌碼。

吳續指,為贏取當地民眾認同,貝聿銘用起重機吊起4根碳纖維纜索,放在預定建造金字塔的位置,以1比1方法模擬金字塔的線條輪廓,模型內部留空,藉此表明最後製成的金字塔不會遮擋原有地點的景觀;逾6萬名巴黎市民觀看了這次實地展示,輿論最終倒向支持貝聿銘。而煥然一新的羅浮宮改造計劃完成後,更成為巴黎當地文化自豪感的新來源。吳紫茵稱,今次展覽展出當時的照片、法國及世界各地當時對方案的報道、為解釋設計概念並得到法國人支持而製作的建築模型等,其中一個建築模型更是首次離開羅浮宮,是展覽亮點之一。

貝禮中 貝聿銘

貝禮中(左)指,展覽記錄了父親作為一名建築師和人道主義者的個人故事。

貝聿銘的兒子、建築師、貝氏建築事務所董事長及創始人貝禮中分享,父親留港時間不短,並會定時來港吃飯、探訪朋友等,故認為貝聿銘首個全面回顧展於香港舉辦非常適合。他稱,展覽記錄了父親作為一名建築師和人道主義者的故事,相信父親看到展覽也感自豪和驚喜,盼能引起全球觀眾的共鳴。

展覽將周六至明年1月5日在M+西展廳舉行,正價門票160元,特惠門票為80元。

Ad Block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