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上月起錄得79宗感染侵入性乙型鏈球菌個案,其中7人死亡,部分人曾接觸淡水魚,當局相信患者食用未煮熟的淡水魚,或者處理時手上有傷口而感染。
衛生防護中心接獲醫管局通報,上月至本月10日,共有79名住院病人感染侵入性乙型鏈球菌,年齡介乎1個月大至96歲,主要出現敗血症、腦膜炎等,調查顯示部分人病發前曾經接觸淡水魚,包括鯇魚。衞生署今(20日)晚回覆本報查詢時,指有32宗個案屬於血清三型基因序列型283(ST283)、27宗為其他血清型或與上述群組基因排序不相同的ST283序列型,其餘20宗則有待確定結果。
32人爆群組涉廚師魚販
衞生署續指,據初步流行病學調查,32宗ST283個案感染源頭相同,屬於群組爆發。該32人分別為14男18女,年齡介乎31至87歲,居於不同地區。臨床資料顯示,其主要病徵包括敗血病、化膿性關節炎、腦膜炎和膿腫/蜂窩組織炎。初步資料顯示,一半病人均表示曾處理淡水魚,當中部分人報稱處理未經烹煮的淡水魚時手部帶有傷口,涉及兩名食肆廚師及一名兼職魚販。據醫院管理局資料,該32名病人當中有兩名病人已離世,但死因未能確定與感染有關,另有10人已出院。
專家籲勿徒手揀魚
醫學會傳染病顧問委員會聯席主席曾祈殷關注今次出現的連串感染個案,提醒市民避免徒手揀魚,處理海鮮時最好戴手套,海鮮亦要徹底煮熟才進食。他說侵入性乙型鏈球菌在產後婦女或初生嬰兒較為常見,侵入性乙型鏈球菌一旦入血,可以破壞不同器官,導致腦膜炎、敗血症、蜂窩組織炎、帶菌性關節炎等,甚至會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