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保險業人士稱,駕駛者或投保人仍要履行意外賠償責任。(資料圖片)
酒後駕駛致第三者保險失效的做法面對挑戰,上訴庭昨裁定,酒後駕駛或藥後駕駛司機即使遇上車禍,仍屬有第三者保險下駕駛,因法例訂明第三者保險不得因司機的身體及精神狀態而失效,撤銷兩名酒駕司機「駕駛無第三者保險車輛」的定罪及懲處。律政司回應稱,會研究法官判決理據及主控官報告,再決定是否需要跟進。
兩名上訴司機分別是羅永輝及Gilbert Henry Collins,上訴庭將兩案一併審理,其中任職銷售員的羅永輝於去年4月駕車時,遭驗出呼氣酒精含量超標近一倍,被控酒駕及駕駛無第三者保險車輛罪成,兩罪各罰款5,000元;另一人酒駕停牌一年,駕駛無第三者保險車輛罪停牌半年。
兩人事發時均有買第三保,惟他們的保單有「除外條款」,訂明若駕駛時的呼氣、血液或尿液的酒精比例超出法例上限,保險公司可拒絕賠償,變相令二人的第三保失效。然而,上訴庭經聆訊後,指根據《汽車保險(第三者風險)條例》第12條,有關保單的「除外條款」屬無效,因保險公司不可以駕駛者的身體或精神狀況為由,而拒絕賠償第三者保險,判他們上訴得直。
保險公司或加保費
國際專業保險諮詢協會會長羅少雄稱,裁決會影響保險公司的第三者保險條款、保費及核保手續,尤其對「新牌仔(P牌駕駛者)」或飲酒人士的投保會加以留意,如在承保前了解清楚對方有否飲酒習慣。他又說,由於保險公司承保風險較以往高,或會加保費,惟目前難評估加幅。至於對死傷者的賠償則不受影響,保險公司會按保單條款替駕駛者或投保人先履行賠償責任,墊支金額,其後再向當事人追討。
保險界立法會議員陳健波得悉裁決後徵詢過律師意見,認為判詞主要影響醉駕司機的刑責問題,令律政司不能再控以他們「駕駛無第三者保險車輛」罪,但保險公司日後仍可以司機違反保單條款為由,向涉事司機索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