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有留心,港鐵列車行駛均可會帶動附近的空氣流動,有學生發揮創意,認為有關風力亦可成為能源。近年社會對STEM(科學、科技、工程和數學)教育愈發關注,港鐵亦舉辦首屆「STEM創未來」計劃,以「共融及可持續發展社區」為題,邀請中學生參與,提交小發明或創意構思,並以3D打印模型將構思表達。
結果大會從多份計劃書中,選出了14支隊伍,包括裘錦秋中學(元朗)的學生設計了直立式風力發電機的扇葉3D模型,建議收集港鐵列車行駛帶動附近的空氣流動,將收集氣流的能量並轉化為電能,製造再生能源,減少燃煤發電的廢氣排放。
此外,樂善堂梁植偉紀念中學想出以超聲波測距腰帶,令視障人士感應到附近障礙物。基督教香港信義會宏信書院則設計了收集海洋垃圾的潛艇機械人。
有關概念作品,將於周六(28日)在數碼港舉行的概念展示日展出,一班評判包括港鐵公司主席馬時亨、港鐵董事局成員陳阮德徽、盧永仁、香港中文大學物理系系主任吳恆亮教授(「學是學非」Dickon Sir)、「星之子」陳易希及創科企業領袖行政總裁趙子翹,將分別就計劃題材、分析力、建議實用性和可行性,以及表達方法,選出三支優勝隊伍。三支優勝隊伍及其指導老師,更可於7月獲邀前往瑞典,與當地可持續發展專家交流,以及考察港鐵在當地的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