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偉綸(左)與吳永順(右)視察「水上活動及康樂主題區(第二期)」的工程進度。
新冠疫情期間難以旅遊,愈發多人選擇Staycation或找尋靚景打卡,維港海景及其他海濱場地就是其中一個選擇。發展局長黃偉綸今發表網誌,指預計今年底開放的灣仔「水上活動及康樂主題區(第二期)」和銅鑼灣「活力避風塘主題區」,將會採取無欄杆的「梯級式沿岸設計」,即市民及遊客可以「零距離欣賞海景」。
黃偉綸表示,這款設計又稱「海岸堤階」,遊人可以拾級而下親近水體,同時一級級的堤階亦可變身看台,方便市民觀看水上活動或其他表演。為保市民安全,海濱事務委員會主席吳永順參考外國經驗,會在防波堤不同位置張貼安全告示提醒遊人注意,提供救生圈等設備,另特設專屬保安24小時巡邏,不斷留意防波堤上的情況及提醒遊人。
遇上惡劣天氣如颱風,更會暫時關閉防波堤;「水上活動及康樂主題區(第二期)」會設置浮波,當舉辦水上活動時,也會額外安排救生員服務,以提供多一種保障。

吳永順指,世界各地的海濱城市均有採用無欄杆設計,例如丹麥的哥本哈根。
已開放12個海濱用地
網誌提到,海岸堤階已是無欄杆海濱設計的第四步。黃偉綸解釋,為免市民聽到「無欄杆」會擔心危險,故採用「四部曲」形式推出相關設計。由去年10月至今,已陸續開放了12個海濱場地予市民使用,去年底於灣仔開放的「水上活動及康樂主題區(第一期)」,就是採用首部曲的「可拆式欄杆設計」。今年初開放的荃灣海濱海堤就是第二步,以低矮石壆代替欄杆的「斜坡海堤石壆設計」;「東岸公園主題區(第一期)」內約百米長的防波堤,兩邊均沒有欄杆,只有斜坡,就是第三部曲「無欄杆防波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