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月公立醫院醫生及護士分別舉行申訴大會及遊行示威,控訴公院醫護人手不足,難以處理流感高峰期的工作量。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院長梁卓偉(圓圖)認為,公院醫護人手不足是因前線醫生須處理大量行政工作,臨床診症時間不多,批評醫管局制度「官僚」,未能以病人利益為依歸,期望醫管局檢討前線醫護在行政,及臨床診症上的時間比重,令前線醫護有更多時間集中在臨床工作上。


公立醫院醫護須處理大量行政文書工作。(資料圖片)
有聲音批評因新移民來港求診令醫療負擔大增,導致前線醫護壓力「爆煲」。梁卓偉昨午與傳媒茶聚時表示,醫護應抱著「視病猶親」的態度醫治病人,只要病人真的有需要,醫護便應盡力醫治病者。他指,留意到有不少年輕的前線同事反映臨床診症的時間不足,大部分時間是在做行政工作,批評醫管局「官僚架構好似有啲過火」,未能以病人利益為先,期望醫管局可檢討前線醫護在行政及臨床診症的時間比重,令前線醫護有更多時間集中在臨床工作上。
引入海外醫生需協商
至於有人建議引入海外醫生,他指社會過去一直積極討論相關建議,認為引入海外醫生屬政治問題,惟他已離開政界數年,不便評論事件,但期望社會大眾可關心此事,以「為市民謀福祉」的大原則協商並得出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