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沉香近年遭人砍伐圖利,激起民間團體群起保育。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昨發表網誌,倡在市建局計劃的綠化工作中,尋找合適的位置種植沉香樹,將它「從郊區帶回市區」。有保育土沉香團體支持建議,但有學者認為,漁護署每年已在郊區種植萬棵沉香樹,市區可種植沉香樹的空間少,做法難起保育作用。
韋志成以「回歸廿載祥和樂 市建融和植沉香」為題發表網誌,先由沉香與「香港」的歷史淵源說起,再談到回歸廿周年,「透過在市建局不同計劃的綠化工作種植沉香樹,給市民洋溢著一份祥和、幸福的感覺」,透露計劃把沉香樹這常綠喬木,在環境和設施許可的情況下,從郊區帶回市區,讓更多市民能認識和欣賞它。
市建局已與漁護署初步接觸,討論日後長遠在市區種植沉香樹及培植種子的可行性。市建局又計劃編製樹木登記冊,為往後市建局的沉香樹,登記編號並列入名冊,定期記錄它們的生長狀況、健康、種植日期和分佈位置等資料,便於管理。市建局從種植沉香樹的機構,獲贈了3棵、每棵約高3米的幼年沉香樹,擬移植在其中一個發展項目的公共休憩空間內。
建議一出,有「樹博士」之稱的香港大學地理學講座教授詹志勇質疑其保育成效,指土沉香在港並不算瀕危物種,因漁護署年均種植一萬棵,反問「喺市區種到幾多?」他又指,市區種樹要考慮其環境功能及觀賞價值,土沉香觀賞價值不高,遮蔭效果不強,若在市區生長,憂變成「弱樹」。
不過,「土沉香生態及文化保育協會」總幹事何佩嫻表示支持,認為可助港人近距離接觸沉香樹,了解其歷史及文化,但市建局需有監察措施,保障沉香樹不被砍伐。她又估計,全港僅有少於100棵成年沉香樹,「幼苗要種好多年先成樹」,認為沉香樹屬瀕危物種。
漁護署發言人回覆,若個別地點有合適沉香樹的生長環境及土壤,都會考慮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