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起)航通超智科技總經理助理賴會蘭、銷售經理方嘉駿指,車Cam是保障司機與乘客權益的最佳工具。
醉酒乘客突襲的士司機,幸士車內攝影機(車Cam)記錄下真相,成功還原公道。這些事情屢聽不少。隨著政府擬於2026年強制要求全港計程車安裝車Cam與支援電子支付,智慧交通時代即將全面來襲。航通超智科技作為有兩個項目獲智慧交通基金資助研發的企業,他們自2022年起,已為全港數千台的士安裝「租的e」智能車Cam及的士咪表,相信政策不僅是推動行業技術升級,更重要的是為司機和乘客提供保障。
政府近年積極推進智慧城市建設,智慧交通作為其中重要一環,旨在提升交通系統的安全性與效率。運輸署計劃於2026年修例,要求全港約18,000輛的士必須安裝車Cam及支援二維碼支付系統,以減少的士司機與乘客間的糾紛事件,甚至涉及交通事故的責任爭議;而電子支付則順應無現金社會趨勢,解決司機找零的問題,提升服務質素與效率。
航通超智科技總經理助理賴會蘭表示,很多人覺得車Cam是監視司機,但其實它更能保護他們的利益。」她分享,一名的士司機曾被醉酒乘客毆打,事件一度登上新聞頭條。幸運的是,車Cam完整記錄了事發經過,司機通過「租的e」平台下載影片作為證據。「這類事件並不罕見,特別是在深夜或偏遠地區,司機往往是弱勢一方。」
對比普遍的消費級插SD卡的車Cam,銷售經理方嘉駿指出:「以前車行要管理錄影,常常貼滿一堆SD卡,還要記住哪張卡對應哪輛車,效率很低。」他們的車Cam採用雲端儲存技術,錄影數據加密後自動上傳至平台。另外,系統能即時監測設備狀態,若錄影功能異常,平台會自動提示車行或司機維修,確保證據不因設備故障而遺失。
對於乘客的私隱疑慮,賴承認這是一個需要平衡的問題。他們的車Cam在車內顯眼位置貼有「錄影中」標示,提醒乘客車輛處於監控狀態。此外,錄影數據採用加密技術,現時僅限授權用戶(車行或車主)通過專屬APP下載,且儲存期限為30天,未來可能只有政府授權的執法部門擁有敏感鏡頭的下載權力。

司機開始接受二維碼支付,認為其便利性對「吸客」有幫助。
賴:電子支付對乘客有吸引力
在智能電子咪錶方面,目前提供支付寶和微信付款,無需額外安裝支付終端,減輕司機的營運負擔。目前,他們計劃加入更多支付選項,豐富收款渠道。儘管技術帶來便利,司機對電子支付的接受度仍需時間適應。不少司機習慣收取現金,因電子支付涉及T+2結算影響現金流。不過,他們觀察到部分司機及乘客已開始接受二維碼支付,認為其便利性對「吸客」有幫助。然而,電子支付衍生手續費,賴認為,「現在乘客也不喜歡收零錢,覺得方便的話,多付一點他們也願意」。對於這家車聯網科技企業而言,他們的產品已在技術與服務上搶佔先機,並推出優惠活動如今年 5月31日前購買智慧車Cam可免費贈送及安裝智能咪錶,鼓勵更多車行順應時代趨勢﹐為配合政府修例預先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