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
2018-09-03 06:00:00

內地海洋垃圾侵台港 海灘撿棄膠樽66%簡體字

分享:

海洋每年吞進800萬噸塑膠垃圾,香港亦難獨善其身,隨時塑膠「圍」港!環團「綠惜地球」早前在台港兩地16場「淨灘」行動中,收集逾4,200個廢棄膠樽,當中發現簡體字品牌佔66%;單是在港撿到的膠樽中,亦有近四成印上簡體字,反映由海路侵港的內地塑膠垃圾所佔比例頗高。綠惜地球稱,膠樽的使用壽命短,被丟棄後卻是「超級長命」,長期遺害自然生態,倡本港要立法制定生產者責任制,既要限制塑膠生產量,亦要加強膠樽回收。

 

綠惜地球分別於台灣及香港進行「廢PET飲料容器品牌調查」,在兩地海灘收集超過5,200個廢棄膠樽,當中有近兩成因標籤剝落無法分析,只可統計其餘的約4,400個。團體今年8月在香港的10次調查,分別在港島垃圾灣、大嶼山水口、南丫島、西貢及沙頭角等地,收集了1,776個膠樽,繁體字品牌佔較高、達55%,有967個,最常出現的品牌是清涼水、維他奶相關產品及飛雪樽裝水。其餘亦有38%、678個為簡體字膠樽,最常見5大品牌依次為「華潤怡寶」、「康師傅」、「農夫山泉」、「可口可樂」及「景田」。至於台灣收集到的2,665個膠樽中,簡體字膠樽佔八成半共2,260個,繁體字膠樽則只佔11%。整體而言,「康師傅」佔台港撿獲的廢棄膠樽以33%居首,「娃哈哈」則以16%居次。

環保署早於2015年進行的《香港海上垃圾的源頭及去向調查》,指當時本港海上垃圾有95%屬香港自家製造,內地的海上垃圾只佔5%,遠低於今次調查所指的四成。綠惜地球認為,政府所指的比例值得商榷,促請環保署檢視調查方法,亦要加強粵港兩地合作,防止廢塑膠污染海洋生態。
 

adblk6
南丫島白鴿坑撿獲的膠樽。(綠惜地球提供)

南丫島白鴿坑撿獲的膠樽。(綠惜地球提供)

「短命膠」很長命
膠樽及塑料購物袋等壽命平均短至數個月,甚至飲用水樽一日便遭丟棄,是名符其實的「短命膠」,不過,綠惜地球總幹事劉祉鋒稱,當膠樽流入海洋,則是「超級長命」,因不會自然分解,致長期遺害海洋生態,如有鯨魚及大魚誤吞塑膠,便會堵塞胃部,不能消化食物,最終有可能餓死。他又說,在海上飄浮的廢塑或會被船隻「撞碎」、大魚咀嚼後變成細微膠粒,依附在海洋生物上,當人類進食海產後便影響健康。


港企業責無旁貸
綠惜地球環境倡議總監朱漢強表示,香港現時回收率僅9%,形容是「醜死怪」;反之南韓實行生產者責任制,回收量可高達八至九成,訂立相關制度可要求企業回收膠樽達一定比例。劉祉鋒補充,行動反映香港廢棄膠樽的情況仍以本地品牌為主,本港飲品企業責無旁貸,應積極訂立減塑目標,包括改良產品設計,盡量採取單一物料。他亦促請企業履行自主減廢承諾,自行規劃回收渠道,提升回收比例。至於多次在台灣澎湖淨灘的海洋公民基金會淨灘淨海專員巫佳容稱,「不時會撿到一、兩千個膠樽,七成以上都是簡體字品牌」。她期待透過今次合作,推動飲品商善盡生產者責任;而兩地環團亦同時呼籲,中國大陸作為全球最大的海洋塑料垃圾製造國,有責任大力減塑。

劉祉鋒稱,本港廢棄膠樽的情況仍以本地品牌為主,飲品企業應訂立減塑目標。(鍾式明攝)

劉祉鋒稱,本港廢棄膠樽的情況仍以本地品牌為主,飲品企業應訂立減塑目標。(鍾式明攝)

amFUN聖誕狂賞🎁狂送UNICO迷你遊戲機、主題公園門票、Panasonic鏡燈👉

amFUN聖誕狂賞 狂送UNICO迷你遊戲機、主題公園門票、Panasonic鏡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