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徵費押後至8月實施,市民仍最想「搞清細節」。環保署代表昨在東區區議會上表示,垃圾收費或提升市民的回收意欲,署方會持續擴展社區回收網絡;並透露農曆新年前會在全港一半的公共屋邨,設置智能廚餘回收桶。另外,稻苗飲食專業學會榮譽會長黃傑龍昨日實測240公升商用指定垃圾袋的質量,直言垃圾袋當麻包袋「咬牙切齒」地跳後仍然無損。
東區區議會昨日召開食物環境衛生委員會,各成員提出對垃圾徵費的疑慮。其中民建聯林永晟指,「環保署強調措施是希望從源頭減廢,並非懲罰市民或為政府賺取利潤」,但政府的宣傳不足,導致市民不清楚當局的原意。自由黨阮建中就提到,執法者難以監察市民無用指定袋或棄置垃圾到其他樓層,他擔心會造成「口同鼻拗」的局面,破壞社區和諧。
環保署高級政務主任麥嘉盈在會上表示,署方會加強宣傳垃圾徵費,未來或會與電視台及電台合作,加插節目,教育市民,希望關愛隊也可以幫忙宣傳。麥嘉盈續指,垃圾收費或會提升市民的回收意欲,署方將擴展社區回收網絡,包括設立更多「綠在區區」的收集點;又指環保署會在農曆新年前,為全港一半的公共屋邨設置智能廚餘回收桶,目標今年內全於港所有屋邨設置。
不少公眾都關注指定垃圾袋的耐用性,環保署拍片實測垃圾袋外,環境局長在立法會上示範拉址指定袋,稻苗飲食專業學會榮譽會長黃傑龍昨在社交媒體上發相片,他把雙腳踩入膠袋,將240公升指定垃圾袋當作麻包袋般跳。他又在電台節目分享實測結果,稱指定垃圾袋「越細越薄,越大越厚」,但即使小型垃圾袋,厚薄仍跟平時用的垃圾袋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