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由生於加拿大、在美國從事研究工作的物理學及理論宇宙學家皮布爾斯(James Peebles)獲得一半殊榮,其餘由兩位瑞士天文學家馬約爾(Michel Mayor)及奎洛茲(Didier Queloz)平分,分別表揚前者在物理宇宙學的貢獻,以及後兩者發現太陽系外行星,改變了人類對世界的認知。
![3位得獎者的繪圖。(互聯網)](https://cdn.am730.com.hk/s3fs-public/styles/article_image/public/news_image/1570552962_NF.jpg?itok=M--8Gdx6×tamp=1739056724)
3位得獎者的繪圖。(互聯網)
![](https://cdn.am730.com.hk/s3fs-public/styles/article_image/public/news_image/1570553114_OY.jpg?itok=7PypQtO2×tamp=1739056724)
皮布爾斯早在六十年代中期,已發展其宇宙演化理論,被譽為世界領先的理論宇宙學家,主要涉及原始核合成、暗物質、宇宙微波背景及結構形成等領域。負責評選的瑞典皇家科學院指,根據宇宙大爆炸理論,大爆炸40萬年後,宇宙變得透明、光線可通過,這些遠古輻射至今仍然存在,皮布爾斯以其理論及演算法,來解釋相關痕迹,同時發現新的物理過程。其研究顯示目前僅有5%的宇宙物質為人所知,包括恆星、行星及人類萬物,剩下的95%屬於未知領域,由暗物質與暗能量所組成,是現代物理學的一個謎及挑戰。
改變人類對世界的認知
至於馬約爾與奎洛茲,他們於95年宣布發現第一個環繞飛馬座51類太陽恆星公轉的行星「飛馬座51b」,改變了科學界對宇宙的看法,這顆行星位處太陽系外、銀河系內,是一顆充滿氣體的行星,與木星體積相若。此發現開啟了天文學革命,迄今已有逾4,000枚系外行星被發現。
瑞典皇家科學院表示,3人的貢獻「永遠地改變了我們對世界的認知」(forever changed our conceptions of the world),他們將按上述比例,分享900萬瑞典克朗(約712萬港元)獎金。
![](https://cdn.am730.com.hk/s3fs-public/styles/article_image/public/news_image/1570552968_4v.jpg?itok=vVhmwGE9×tamp=1739056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