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對以體細胞(somatic cell)複製技術複製的食蟹獼猴(又稱長尾獼猴)姊妹,分別在去年11月及12月於中國誕生,據報將用於研發針對阿茲海默症(腦退化症)等腦疾病的藥物,標誌著中國將率先開啟利用與人類相近靈長類動物進行動物實驗的時代,有關研究在昨日出版的最新一期《細胞》(Cell)國際學術期刊以封面文章刊登。
![小獼猴正在育嬰箱居住。(中新社)](https://cdn.am730.com.hk/s3fs-public/styles/article_image/public/news_image/1516897342_ag.jpg?itok=yYgNgS7q×tamp=1739055564)
小獼猴正在育嬰箱居住。(中新社)
![兩隻小獼猴十分活潑可愛。(中新社)](https://cdn.am730.com.hk/s3fs-public/styles/article_image/public/news_image/1516897340_Cw.jpg?itok=wwqAsvDm×tamp=1739055564)
兩隻小獼猴十分活潑可愛。(中新社)
內地傳媒報道,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孫強的團隊,經過5年研究,終於成功培育出體細胞複製猴,取名「中中」及「華華」。這對獼猴姊妹出生只相差10天,目前非常活潑健康,到6個月大時會被送到猴群中,供研究員觀察其群體生活狀況。
報道指,1997年複製羊「多莉」亦是透過體細胞複製技術誕生,而此後還有馬、牛、兔、貓、狗及駱駝等多種哺乳類動物成功以體細胞複製,但靈長類動物的體細胞複製,在「中中」及「華華」誕生前,一直未被攻克。
據悉,靈長類動物與人類最為接近,透過體細胞複製技術,可在短時間內複製大批遺傳背景相同並可模擬人類疾病的「模型猴」,為人類腦疾病機理研究、干預及診治帶來新突破,特別是促進針對腦退化症、自閉症等腦疾病,以及免疫缺陷、腫瘤和代謝性疾病的新藥研發進程。
複製人疑慮 中科院:不會做
此外,中科院院士、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蒲慕明指,體細胞複製猴技術的突破,可說是已經去除複製人的技術障礙,惟他們複製猴只是為了利用動物模型協助了解人類大腦,治療人類各種疾病,他們沒有必要進行複製人的研究,而社會的倫理道德亦不允許複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