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豚擁有高度智商。海洋公園研究部門自2016年起,更對海豚展開一項全新研究計劃,研究人員首先會將海豚分組,運用特製玩具,在未經人類指導下,發現牠們可用大腦「解題」完成一些小任務,當中更發現雄性海豚合作率較高;而兩條海豚合作性亦較3或4條一起高。
園方特製的小玩具名為認知豐容裝置(cognitive enrichment device),將一條膠管內裡放置冰和海豚經常會食的魚類,膠管兩邊均加上繩索手柄的蓋。兩條海豚需合作同時用咀咬緊繩索手柄並拉開,才可把魚釋放出來,而整個過程不會有人類從旁教導;釋出的魚類即成海豚「點心」作獎勵。測試將22條海豚分為11組,研究發現,雄性和雌性的成功合作率分別為75%和17%,是首次在有系統性的測試環境下顯示,雄性海豚的合作率較高。
研究人員2020年進一步加強難度,在一條膠管加上3至4個繩索手柄的裝置,測試2至4條海豚的合作行為。研究發現︰兩條海豚的合作性最高,處理3個手柄裝置成功率為70%,加到4個則降至50%。但3條海豚的合作,4個裝置的成功率(四成)則高於3個(三成),若4條海豚合作處理4個裝置成功率卻只有一成。
研究同時發現,海豚們打開「玩具」後,會出現「合作玩遊戲」的現象,包括以同步的方式游泳,即不論游泳速度、頻率和深淺均相同,研究人員指,是首次在科學自然界發現海豚會有這種行為,而整個系列的研究亦加深了對雄性海豚的社交行為的認知,研究結果已獲評審在科學期刊上發表。
海洋公園研究部主要研究人員只有2人。研究部主管Eszter指,研究困難之處是缺乏人手。因拍攝海豚的動態後,要分析海量的片段十分耗時,有限的人手很難在短時間內得出結果,而研究助理郭紹廷亦補充,雖然他們亦有實習生協助,但通常實習期3至6個月,每次新人輪替都需重新教導,如何選出有用的片段作分析,令研究進度難有大突破。
海洋公園自2010年起,招募本地及海外的義工和大學生參與為期3至6個月實習計劃,累計已超過200人。有份參與今次研究的2名科大實習生呂書昊和梁鳳茗表示,是次的實習讓他們深入了解專注研究海洋哺乳動物的團隊的日常運作,透過不同實驗,學懂分工合作和做事需提早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