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
2019-11-26 04:30:00
日報

區議會大變天 民主派奪近九成議席

分享:

新一屆區議會選舉落幕,政治版圖亦大變天,民主派在選戰中大獲全勝,攫取388個議席,佔民選議席的86%,建制派則崩盤式挫敗,多名重量級雙料議員落馬,拱手讓出區議會的主導權。民主派經此一役,不單可包攬17個區議會正副主席職位,亦有望全取117個屬區議員的選委會議席,對下屆特首選舉足以左右大局。有學者認為,民主派可與其他界別組成策略性聯盟,其中商界更形關鍵,對北京將是一大警號。

選舉結果塵埃落定,不少支持者在票站歡呼。

選舉結果塵埃落定,不少支持者在票站歡呼。

林鄭:尊重選舉結果認真反思
特首林鄭月娥昨發表聲明,指政府尊重選舉結果,她留意到坊間對結果有很多分析和解讀,不少指結果反映市民對社會現狀及深層次問題的不滿,政府一定會虛心聆聽市民的意見,並認真反思。

今次區選是反修例風波爆發近半年後的首場全港選舉,投票率破歷次選舉紀錄,超過294萬名選民投票,高投票率造就民主派大勝,在452個民選議席中,民主派贏得388個議席,佔總數的86%;反觀過去近乎壟斷區議會的建制派則兵敗如山倒,議席數目由298席暴跌至只有59席,其中建制派第一大黨民建聯更遭重挫,派出181人出戰,僅獲21席,幾近全軍覆沒。

盡攬黃大仙大埔議席
民主派在18區均取得過半議席,其中黃大仙及大埔更囊括所有民選議席,在中西區、東區及沙田等亦贏取逾九成議席,不過,由於27個鄉事委員會主席是區議會「當然議員」,當中離島區佔了8席,建制派得以保住該區控制權,其餘17區的正副主席可望由民主派包攬。

由於區選採用單議席單票制,民主派雖然在議席上力壓建制派,但若從選票分布,則未有明顯變化。民主派獲逾167萬選票,較上屆區選翻半番,建制派的總得票亦進帳40萬,至約123萬,兩者總票數分別約佔五成七及四成二,即兩大陣營得票仍維持「六四黃金比」,若換作比例代表制的立法會選舉,民主派未必佔優,往往可能因未能配票而「贏選票輸議席」。

隨著區議會控制權易手,立法會區議會傳統功能界別議席由全體區議員互選,意味民主派可穩奪此席,亦有望全取選委會117個屬區議員的議席。

adblk6
大批民主派當選人在尖東集會,聲援仍留守理大的示威者。(鍾式明攝)

大批民主派當選人在尖東集會,聲援仍留守理大的示威者。(鍾式明攝)

民主派促回應五大訴求
今次區選大贏家為民主黨,共取得91席,成為區議會第一大黨。該黨主席胡志偉認為,選舉結果反映反修例運動以來的民意大爆發,促林鄭月娥下台,改組政府及警隊,並盡快回應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等「五大訴求」;他指若政府不把握今次和平選舉的契機,繼續拒絕回應社會訴求,擔心市民會對「和理非」的表達方式失去信心。

公民黨主席梁家傑亦說,市民以選票清楚說明與「警暴」及「暴政」割席,認為特首、問責官員及行會成員應總辭、立即回應「五大訴求」及警方立即撤出理大。他強調,區選為中央及特區政府提供了最後機會,中央必須回應這些問題,以解決香港當前困局。

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蔡子強說,民主派取得歷史性大勝,相信會令中央和建制派十分警惕,建制派可能會考慮轉變政治路線,爭取中間選民支持,而民主派亦會更向抗爭路線靠攏,以往提倡溫和妥協與北京溝通的路線難以復再。

 

學者:與其他界別結盟 可影響特首選舉
另外,區選結果亦影響下屆特首選舉,部分界別選票有機會發揮關鍵少數作用。蔡子強說,民主派取得壓倒性優勢,可全取117個選委會議席,加上民主派在上次選委會選舉取得逾300席,雖未夠1,200名選委的半數,但民主派可與其他界別組成策略性聯盟,尤其商界近期在反修例風波中遭內地官媒猛烈批評,若商界與民主派合作,選委會席位將過半,有力影響特首選舉,對北京將是一大警號。

嶺南大學公共管治研究部主任李彭廣亦說,若民主派與其他界別的選委合組聯盟,足以影響特首選舉結果。

(相關新聞見A2~A6)

【限時激減】800 amFUN 2盒!1200 amFUN 4盒!

新谷酵素益腸活酵素限時激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