衞生防護中心今日(7日)公布,去年第四季新增102宗感染愛滋病病毒個案,9宗確診愛滋病,而去年全年共新增409宗感染愛滋病病毒個案,逾半感染者透過同性或雙性性接觸受感染,四分一感染者透過異性性接觸受感染,整體共逾七成感染者已接受治理。自1984年以來,愛滋病病毒感染呈報個案累積至11,641宗。
新增感染愛滋病病毒個案按年跌8.5%
防護中心指2022年接獲409宗感染愛滋病病毒新增個案,較2021年的447宗有所下降。涉及341名男性及68名女性。當中52%感染者(214人)透過同性或雙性性接觸受感染、25%(102人)經異性性接觸受感染、0.5%(2人)透過注射毒品感染、一人(0.2%)在香港以外地區透過輸入血液或血製品受感染,而餘下90宗個案的傳播途徑因資料不足而暫時未能確定。
呈報個案累積至11,641宗
自1984年以來,愛滋病病毒感染呈報個案累積至11,641宗。去年愛滋病病毒新增個案中,102宗為第四季新增個案,比第三季的97宗微升,涉及85名男性及17名女性。當中約46%(47人)透過同性或雙性性接觸受感染、29%(30人)透過異性性接觸受感染,另有24%(25人)的傳播途徑因資料不足而暫時未能確定。主要呈報來源分別是公立醫院、診所及化驗所(50宗);愛滋病服務機構(16宗)以及社會衞生科診所(15宗)。
由愛滋病病毒引致愛滋病確診個案方面,季內新增9宗,其中44%(4宗)透過同性或雙性性接觸受感染、另有44%(4宗)透過異性性接觸受感染,而餘下1宗個案的傳播途徑因資料不足而暫時未能確定。該季最常見的愛滋病併發症仍然是肺囊蟲肺炎。自1985年以來,本港愛滋病確診呈報個案累積有2,382宗。
性接觸仍然是最主要的愛滋病病毒傳播途徑
衞生防護中心表示,性接觸仍然是最主要的愛滋病病毒傳播途徑,市民應恆常及正確使用安全套,以減低感染愛滋病病毒的風險。中心續指,及早接受抗愛滋病病毒藥物治療,可有效避免發病成為愛滋病患者及預防其他併發症,終生的抗愛滋病病毒藥物治療適用於所有愛滋病病毒感染者,可大幅改善其健康及存活率。感染者接受治療後如能持續抑制病毒以達至無法檢測的水平,並不會透過性接觸傳播愛滋病病毒,即「測不到=傳不到」。
另外,衞生防護中心又呼籲曾進行不安全性行為的人士應及早接受愛滋病病毒抗體測試,高風險群組更應定期測試,曾有性行為但不屬於高風險群組的人士亦應最少檢查一次。他們可透過衞生署愛滋熱線網站或致電愛滋熱線(2780 2211),預約接受免費、不記名及保密的愛滋病病毒抗體測試。若確定受感染,應盡早接受愛滋病專科治理服務及抗愛滋病病毒藥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