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台灣擬禁為「台灣」冠「中國」的航企使用登機橋。(互聯網)](https://cdn.am730.com.hk/s3fs-public/styles/article_image/public/news_image/1533592735_RZ.jpg?itok=OSu0RtiK×tamp=1739055076)
傳台灣擬禁為「台灣」冠「中國」的航企使用登機橋。(互聯網)
全球44家航空公司上月底應大陸民航局要求,更正網站上違反「一個中國」原則的台灣、香港及澳門資料,台灣交通部隨即研究反制措施,至昨日更傳出,有意以禁用登機橋及調整時間帶等措施,懲罰將台灣冠上「中國」的航空公司,輿論一致認為是「玩殘自己人」,交通部長吳宏謀隨即強調,相關措施只是討論過程中有人提出的「未成熟的方案」,不會貿然實行。
台灣傳媒昨報道,交通部的計劃中,除了有「懲罰」外,亦擬獎勵把台灣改為「台北」及未冠上「中國」的航空公司,包括減免降落費及設置使用費等。不少民眾直指相關反制「很糟糕」,認為不使用登機橋會增加旅客到機場報到及等待上接駁車的時間,而且飛機在停機坪上落客,「感覺是機場設施不完善的開發中國家才出現的場景」。
業界斥浪費人力物力
業內人士更指出,航空公司使用登機橋需付費,收入用作改善民航設施,若這項收入減少,會造成惡性循環,而且若載約四、五百人的A380客機在停機坪上落客,需要大量接駁車耗費大量地面作業時間處理。至於時間帶,業內人士指,這包括一架飛機從起飛到降落所使用的飛航情報區、航空管制及機場等資源使用時間,每年IATA(國際航空運輸協會)會開兩次會協調並分配全球航空公司的時間帶,申請獲准後,航空公司才可更改下一季的航班時間表,故不是「說改就改」。
吳宏謀昨表示,一切尚未有定案,整體做法會考慮如何對台灣最有利,並能保障消費者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