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麥尚旻攝)
由旅發局舉辦的「香港單車節」將於今年10月8日舉行,雖然大部分項目屬業餘性質,但要完成整段路程亦非易事。前香港單車隊成員「鐵血女車神」黃蘊瑤提醒車手,除了要留意不同路段狀況、妥善分配體力外,亦要在參加前做足訓練和準備工作。
今屆單車節共設多個競賽項目,其中30及50公里組將途經長青隧道、南灣隧道及青沙公路附近,有不少「暗斜」位,黃蘊瑤建議車手上斜時盡量以低波行車,保留體力至平路加速。而在廣東道至柯士甸道一帶,由於附近有工程進行,賽道較為狹窄,車手要小心渠蓋沙石,避免踩近路旁發生意外。在行車期間,車速較慢的車手應在內線行駛,以便其他車手在外線「爬頭」。
另外,今年50公里組賽事路線會有更改,雖仍涵蓋「三隧三橋」,但參加者會先經過青馬大橋,再到汀九橋,終點會改在梳士巴利道1881對開位置。黃蘊瑤認為,先過青馬大橋有利車手發揮,原因是青馬大橋路程長,而且風勢大,對車手體力要求較高,相信「先苦後甜」的安排可以令車手更容易完成後續路段。
建議每周訓練2至3次
要有充足的體力應付整段路程,黃蘊瑤指,一般的假日車手,每星期至少要進行2至3次訓練,才能夠達到大會建議的平均時速29公里(50公里組)及23公里(30公里組)。她建議參加者在欣澳一帶進行練習,因路況與賽道相近,亦有助適應行車期間會遇到的側風。參加者亦可以先上YouTube的香港旅遊頻道,瀏覽30及50公里的道路實況片段。
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調整戰車狀態亦是車手必要工作。除了要確保車身螺絲沒有鬆脫外,亦要在定期為車鏈「上油」,減少車手在踩腳踏時遇到的阻力。

(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