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
2024-04-17 04:31:51
日報

夏商周展籌備逾年 團隊親赴河南挑展品 館長盼市民藉考古發掘認識祖國文化

分享:
夏商周文物展 歷史博物館

展覽合共展出約200件展品。

夏、商、周朝是中國歷史最早有文獻記載的朝代,要認識中華民族的文化底蘊,可從這三個朝代開始尋根究柢。香港歷史博物館現正舉辦「天地之中──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展出來自河南合共15間文博機構近200件展品。香港歷史博物館館長(展覽及研究)許小梅形容,由挑選展品,到設計擺設方式,整個過程是「千錘百鍊」;期望透過介紹中國最早的三個朝代的歷史,讓觀眾深刻認識中華文明的源頭,藉尋根旅程培養愛國情懷。

文:朱慧恩  圖:林靄怡

香港歷史博物館 秦慧華 許小梅 黃潤釗

左起:秦慧華、許小梅及黃潤釗介紹籌備展覽的過程。

許小梅表示,雖然今次合共展出約150件(套)文物,但計及散件展品,有逾200年文物。文物能完好無缺放入在展櫃裡,背後是策展團隊逾年籌備的心血結晶。她憶述,當時欲策劃通史系列的展覽,要探古尋源,自然是由三個最古老的朝代──夏商周數起。河南是夏商周朝的主要活動地區,團隊一年前便親身到河南,拜會包括河南博物院在內的15間文博機構,經過多番的商議及規劃,展覽在今年4月開幕。

許小梅指,籌備過程艱鉅,需要大量搜集資料、精挑細選切合主題的展品等。雖然有部分心儀文物最終未能來港,但河南文博機構亦努力挑選合適的「代替品」,例如提議較新出土的文物來港展出。她期望,觀眾透過展覽上一堂文物課,了解三代歷史及考古發掘的狀況,從而加深對祖國文化的認識。

adblk6
香港歷史博物館 夏商周文物展

團隊需要確保展品安全。(康文署提供)

香港歷史博物館 夏商周文物展

觀眾可欣賞王子午鼎內的銘文。

香港歷史博物館 夏商周文物展

團隊以支架撐起「陶豬頭蓋」。

45度展示陶豬頭蓋

是次展品包括青銅器、玉器及陶器等,有約40件(套)更是首度離開河南省展出。香港歷史博物館二級助理館長(都市及口述歷史)秦慧華表示,挑選文物時,發現部分狀況不太理想,如較易碎。舉例其中一件名為「王子午」鼎的文物,本欲帶同鼎蓋一同來港,惟發現鼎蓋裂紋多,團隊即場決定只讓鼎身運港。不過,最終因沒有鼎蓋,反可令觀眾可欣賞鼎內的銘文,頗為難得。

將脆弱的文物以最佳面貌示人,負責文物修復的人員便肩負重要角色。康文署一級助理館長(文物修復)黃潤釗指,由於文物已在河南修復,他今次工作主要負責確保文物的安全;亦會與當地專家商討文物展示的方案。他舉例,以「陶豬頭蓋」為例,最初打算「平放」,但開箱後與專家商討,決定即場製作支架,以45度角斜放的方法呈現出豬的樣貌。

康文署表示,截至本月12日,共錄得近18,000人次入場。展覽由本月3日起至7月8日。

amJetso送太興鮮臘腸 👇立即按此參加

amJetso送太興鮮臘腸,立即按此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