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輸業輸入勞工計劃引入小巴司機,早前業界稱30名小巴司機已抵港。一條柴灣專線小巴有6名內地司機考路試,但4人不合格。工聯會轄下汽車交通運輸業總工會公共小巴分會今天舉行記者會,批評政府輸入外勞司機時缺乏通盤考慮,亦沒有制定更細緻的輸入外勞指引給營辦商,以致外勞司機的考牌成績強差人意。業界認為與其在輸入外勞問題上糾結,不如改善本港小巴司機就業情況。
小巴分會主任陳逢源指出,本港和內地的駕駛文化、路面運作、考試準則等有不少差別,匆忙引進外勞司機,並沒有合理培訓及讓他們良好適應之下,合格率低乃是預料之中。另一方面,陳逢源表示,小巴營辦商一般只是以約14,300元(行業工資中位數)的薪金招聘司機,一般本港司機在沉重生活壓力下,根本不會考慮應聘。
工會要求改善前線司機薪酬待遇
工會代表建議政府要求小巴營辦商,改善前線司機的工作環境,如採取月薪制聘用司機,早更司機的月薪應不低於18,000元,夜更司機的月薪應不低於20,000元;而採取時薪制聘用司機,早更司機時薪不低於80元,夜更司機則不低於90元;營辦商不可以採用拆帳方式支付司機的薪金。工會代表相信在改善前線司機的薪酬待遇和工作條件下,其成本也不會高於輸入外勞的開支。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陸頌雄則批評,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在處理輸入外勞司機事務的表現,大概與抵港外勞司機的考牌成績相若,即得分大約只有三分之一。他認為政府批准輸入外勞司機以來,造成多輸的局面,如外勞司機來港工作前,便要支付中介、勞務和工作簽證等費用,來港工作後也只能賺取14,300元的行業中位數工資,還要扣除其中10%作為住宿費,令收入更低。本港小巴司機方面,由於政府批准輸入外勞司機,使他們一直以來爭取改善的薪酬待遇和工作條件很可能變得遙遙無期。
陸頌雄要求政府考慮對經營困難,及提供必要公共交通服務的營辦商和企業進行補貼措施,令其得以改善營運。同時,政府在發放補助時,亦應加入保障僱員和基層勞工的條款,讓職業司機賺取合理收入和安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