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
2018-02-22 06:00:00

大潭篤水塘建成100周年 港大學者潛水探歷史足跡

分享:
潘新華在水塘底尋得鴉片罐(剪咀)。(莊振邦攝)

潘新華在水塘底尋得鴉片罐(剪咀)。(莊振邦攝)

市民遠足熱門地之一、位於港島的大潭篤水塘,今年落成100周年,其主水壩在水上興建,為當年劃時代設計,有「亞洲第一壩」之稱,為興建水塘,原有的大潭篤村則因應工程而長埋水底。有港大學者花數年時間研究水塘的建造歷史,更派員潛入水底,發現疑似村口建築的石柱,以及幾棵依然完整的大榕樹樹根,並檢獲數項珍貴文物如汽水瓶、鴉片罐等,一窺百年前水壩施工的生活景貌。
 

「荷蘭水」汽水瓶。

「荷蘭水」汽水瓶。

大潭篤水塘主壩是法定古蹟。

大潭篤水塘主壩是法定古蹟。

當時大潭篤村因興建水壩而被淹沒,是本港首次需引水淹沒而進行的水塘工程。當年居於村內逾70名村民則安置到柴灣及筲箕灣。港大房地產建設系的潘新華博士與其研究團隊3年前獲得水務署批准,潛入水底研究村落遺跡,並在村落水底遺址附近撈得手榴彈型汽水瓶、鴉片罐、陶壺和青花碗等生活器皿。

潘新華指,汽水在當時屬奢侈品,推斷為當時施工的英籍人員飲用。至於鴉片罐,或是當年工人施工後吸食鴉片作消遣提神,所以遺址留下相當數量的鴉片罐。團隊亦在水底發現保存完好的榕樹樹幹及村屋石柱,潘期望今年能再獲批准潛水勘察,發掘更多歷史遺跡。

大潭篤水塘因應當年人口食水需求增加而興建,工程為期5年至1917年竣工,翌年啟用,是大潭4個水塘中最後落成的一個。其儲水量達到14億加侖,是當年港島所有水塘儲水量的兩倍半。該水塘的建造工程有不少劃時代的設計,包括手挖沉箱,水壩下游的鋼板樁臨時擋水工程等。現時對開的大潭灣水退時呈現的幾個古井,便是當年專門建造作勘探之用。

adblk6


灣仔謝斐道取自水塘設計監督名字
設計及監督主水壩興建的是時任香港總工程師謝斐(Daniel Jaffe),他亦曾參與油麻地避風塘的興建,可惜在大潭篤水壩落成3年後他便與世長辭。現時位於灣仔的謝斐道便是以他命名,以紀念他對本港水利工程的貢獻。

潘新華建議政府,把相關研究的珍貴資料集合興建展覽館,或更新文物徑路線,讓更多市民了解興建水壩的歷史。潘新華研究正於香港大學圖書館展覽廳展覽,展期到本月23日為止。

【限時激減】800 amFUN 2盒!1200 amFUN 4盒!

新谷酵素益腸活酵素限時激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