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澳水域擱淺的鯨魚昨凌晨證實死亡。漁護署解剖鯨魚發現,其消化系統內有一個大型帆布袋,又發現鯨魚身上有表面傷痕,料是擱淺時造成。署方初步評估鯨魚屬喙鯨科,品種有待確認。有專家估計,該條鯨魚身體狀況或本來不好,導致導航出問題而誤闖香港水域;又指鯨魚身上有細小傷口,但非致命傷,死因有待解剖研究。
漁護署前日下午接獲警方報告,在大嶼山二澳水域發現有活體鯨豚擱淺。晚上7時許,大澳南面石仔埗街附近水域,發現懷疑鯨魚擱淺,從網上流傳片段可見,鯨魚在近岸淺水位置不斷掙扎,身上流血染紅水面。其後漁護署和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人員到場拯救;獸醫為鯨魚麻醉診斷時,發現牠非常虛弱,終在診斷期間死亡。鯨魚屍體隨後運至大欖水警基地,再運至漁護署大嶼山海岸公園石壁管理站,解剖研究死因。
漁護署昨晚指,未有發現鯨魚身上有被螺旋槳傷害或曾受船隻猛烈撞擊的痕跡,但身上發現有一些表面傷痕,料在擱淺時造成。獸醫亦發現在鯨魚的消化系統內有一個尺寸88×52厘米的大型帆布袋,死因待進一步分析。署方初步估計該鯨魚應該屬喙鯨科,品種待確認,體長約6至7米,性別為雄性。香港海豚保育學會會長鄭家泰向本報表示,今次是首次在香港發現此類鯨魚,估計牠在闖入香港水域前,身體狀況已不太好,導致其導航出現問題,結果誤闖香港水域。他續指,從照片上發現鯨魚身上有細微的傷口,但並非致命傷;而身上無明顯傷痕,估計被船撞的機會較低,死因有待解剖結果。
精神壓力大可致病情急速惡化
鄭家泰表示,鯨魚擱淺後,離開熟悉的居住環境,令其精神壓力很大;倘鯨魚本身有傷,會加速牠身體情況惡化。對於可否把鯨魚推回海中,鄭家泰指,如果鯨魚本身有傷,未必有能力游走。香港海豚保育學會估計鯨魚屬朗氏印太喙鯨,鄭家泰稱,該品種首度在香港發現,行蹤神秘,通常僅在很深的水域才看到,目前對其認識不多,雖然在一些保育名錄上牠不算瀕危物種,但亦不代表數目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