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爆發數月,港人盡量減少外出活動,多了時間安坐家中看電視,電視廣播(TVB)於2017年開播的《愛.回家之開心速遞》,更是高收視節目之一,深受不同年齡層市民歡迎,一班小朋友甚至長期追看,劇集內容成茶餘飯後話題。這套處境劇於晚上「合家歡時段」播出,不屬「PG家長指引」類別,惟部分情節偶會涉及劇中富商「大龍生(龍敢威)」感情世界,近月更將其公司職員Ma姐(馬美娜)正式納為四太,並送贈樓宇及首飾,有家長投訴故事內容有傷風化。有傳播學者亦認為製作不符通訊辦的《節目標準》,建議家長「唔好低估自己嘅權利」,投訴屬有效監管機制。
記者:香詠倫

(無綫截圖)
該劇角色設定下,大龍生(羅樂林飾演)除有已故原配妻子,亦有「二房」及「三房」。劇情發展下,亦開始追求於其集團旗下任職的Ma姐(何綺雲飾演),並於去年11月26日播出的第717集公開戀情,至上月19日播出的第791集「正式」將Ma姐納為四奶,但因不打算合法迎娶女方,改以送贈一個大單位及5卡鑽戒作為「補償」,二人關係似建基於金錢、又有買賣之嫌;Ma姐及其友人為她高興,但之後大龍生繼續「花弗」,結識其他女友,用情不專。
有家長指,其女兒觀看劇集後不認為相關劇情內容有問題,但他則認為情節有傷風化。通訊辦回覆本報查詢指,兩集《開心速遞》至今各收到2宗投訴,正按既定程序處理,而第791集收到的投訴,「主要認為節目意識不良」。
無綫:多重男女關係得不到幸福
TVB回覆指,一向審慎處理劇集內容和情節,確保符合電視節目守則,《開心速遞》的劇集主線標榜家庭和睦及親情,而Ma姐「雖被稱為龍敢威之四姨太」,惟兩人只為情侶關係,故事亦提及Ma姐面對與其他女人分享男友寵愛的痛苦,說明多重男女關係「是得不到真正的幸福」。
涉違通訊局業務守則
根據通訊事務管理局對電視節目服務持牌人發出的業務守則《節目標準》要求,下午4時至晚上8時半屬「合家欣賞時間」,任何不適宜兒童觀看的題材「一律不准播映」,兒童不宜的情節會在晚上8時半後逐步放寬,故父母須於之後時間「分擔為子女挑選合適節目的責任」。
《節目標準》第3章提到,製作須「保持莊重嚴謹」,以免家庭觀眾尷尬或反感;凡提及人倫關係,以及帶有性含意的題材時,應審慎從事「不應妄加利用,或以不負責的態度處理」。題為「保護兒童」的第7章,要求持牌人小心留意播出的材料「可能對兒童產生的影響」,亦應避免利用兒童容易信人和忠誠的本性,並強調節目應促進他們對精神和道德價值的了解。
學者不認同合家歡時段播映
港大社科院教授、教育心理學家林瑞芳認為,於合家歡時段播映相關情節「似乎是有問題」,若節目有「PG家長指引」提醒,家長可以選擇不讓年幼小孩子觀看,即使觀看亦可就劇情與孩子討論「夫妻或父母之間彼此的承諾」。她指,即使「劇情」或在香港某些豪門家族「實際上演」,但亦不代表屬「應該讚許的事情」。
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李賴俊卿則指出,觀眾雖知道是劇集,惟該劇播映多年產生「潛移默化效應」,劇中角色已成為「有影響力嘅人物」,孩童或會於心中將大龍生當作一位長輩,其所作所為皆會影響孩童的價值觀。她更認為相關情節已違反上文《節目標準》的兩章要求,建議市民可善用投訴權針對不適當的節目,有助當局監管審視。另外,她認為TVB不播映港台節目「係好短視」,掛播港台節目增加多元化,「對觀眾嚟講絕對係好事」,長遠亦有助TVB吸引更多觀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