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明天展開的「土地大辯論」諮詢,房產發展及建築研究資訊中心創辦人姚松炎(左)指,諮詢內的18項土地供應選項中,發展農地涉公私營合作模式,擔心當中潛在官商勾結問題,包括農地需補地價金額、周邊基建的計價及政府向發展商購買資助房屋的價格等。他續指公眾難以監察當中是否有利益輸送。姚松炎建議,政府引用《土地收回條例》收回發展商的農地,但發展商仍有建築權。
![(黃永佳攝)](https://cdn.am730.com.hk/s3fs-public/styles/article_image/public/news_image/1524591447_P6.jpg?itok=M01_l6Qo×tamp=1739055819)
(黃永佳攝)
政府於《香港2030+》中指出,未來香港尚欠1,200公頃土地,預計人口亦增加98萬人,而持單程證人士是人口增長主要來源。環保觸覺義務總幹事譚凱邦(右)認為,政府若控制外來人口增長,將人口增長減至一半,便可大幅減少房屋及政府機構社區設施的土地需求,由1,200公頃節省至150公頃土地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