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下學年將取消2,500元學生津貼。(資料圖片/吳康琦攝)
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提出取消中小學和幼稚園的2,500元學生津貼。教育局局長蔡若蓮稱,面對財政挑戰下要有所抉擇,直言在要扣減整體教育總開支的時候,減哪些項目均會有影響,未來會因應社會經濟實際情況和教育發展需要檢視措施。
議員批評一刀切津貼
教育局稱,今個學年共有78.8萬名學生受惠,涉及19.7億元款項。蔡若蓮出席立法會特別財委會時表示,取消津貼是配合現屆政府的精準扶貧策略和更有效運用公共資源,重申來自有經濟困難家庭的同學,政府會透過各項經入息或資產審查的經濟援助措施協助。
不少議員都批評政府取消津貼,選委界陳凱欣指一刀切取消,已經在家長之間引起廣泛不滿,又說津貼受惠人數5年來一直下降,可見適齡學童會持續減少,質疑為何一減就直接減到0。民建聯梁熙更直斥政府是否有「政策分裂」,一邊派錢鼓勵市民生育,教育局卻削減2,500元津貼、大學又加學費,打擊市民生育動機。工聯會陸頌雄就表示,學生津貼本身在2021年已經恆常化,關注為何未諮詢立法會就一下子取消津貼。
蔡若蓮稱,事實上所有教育開支津貼包括今次的2,500元,當局都會與時並進不時檢視,又稱曾經考慮按學校類別或家庭收入等分層延續津貼,但過程會涉及額外行政開支,變相無法節省原本要節省的開支。她又否認取消津貼與鼓勵生育政策背道而馳,強調做法是要避免「預支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