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門有一家三口疑因功課問題發生混戰,父子先因功課起爭執,雙方糾纏間,母親疑護子心切竟將一個5磅重的啞鈴襲擊丈夫。警方接報到場,父子倆均報稱受傷,母親亦稱不適,三人被拘捕及一同送院。

被捕一家三口居於屯門蝴蝶邨。(資料圖片)
被捕一家三口居於屯門蝴蝶邨蝶聚樓,43歲父親姓張,與52歲姓梁妻子結婚15年,二人育有一名15歲兒子。
專家︰第三方免陷入「情緒旋渦」
事發於周一晚上9時46分,張父與兒子疑因功課問題爭執,之後有人隨手拿起拖鞋打仔及叉頸,兒子疑不堪被打腳踢父親。梁婦見狀,疑護子心切,拿起一個5磅重的啞鈴擊向丈夫前額,張父即時頭破血流,而手及膝頭擦傷,其子頸部、手、耳朵擦傷;梁婦亦報稱不適。警方接報到場調查,將三人送院,而張男涉嫌傷人,母子二人則涉嫌襲擊致他人身體傷害罪,三人同被捕,警方正調查事件。
就家人出現衝突,不屬涉事者應如何處理,香港家庭福利會社會工作顧問駱慧芳表示,作為第三方自己應冷靜處理,勿太快定論誰對誰錯,免一起陷入「情緒旋渦」,又或令其中一方感偏幫對方,致火上加油。之後要讓雙方停下來,可以透過陳述現況,例如指出雙方太嘈,令自己很擔心,亮出警號,亦應以簡單、重複語言讓兩者停下來,包括「STOP」或叫名字。然後讓雙方稍為隔絕視線,如叫其中一方入房,甚或稍為離開屋企。若情況惡劣至不可收拾,或可躲入枱底致電求救,某程度上也是一個警號讓雙方停下來。
就疫情致家庭成員失業或各種原因更多時間相聚,駱慧芳指,要減少摩擦,可轉變心態,不是所有問題可以解決,例如失業因外圍經濟問題無法解決,是要一家人捱過;男士或不善表達情感,可多利用社交媒體向家人表達愛意;子女可透過教導父母製作家庭專屬WhatsApp貼圖等,善用不同工具讓家庭更和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