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
2018-03-12 06:00:00

對決熱 選情冷 地方選區 投票率低

分享:

填補4個立法會出缺議席的補選昨晚結束,截至昨晚9時半,地方直選的整體投票率為39.97%,不單低於2007年及2016年兩次單一選區補選的投票率,亦遠遜於2016年的換屆選舉;過去數據顯示,補選投票率向來低於換屆選舉,加上今次選舉氣氛異常冷清,令民主派選情更添陰霾。有學者認為,近年政局爭議令選民起疲態,減弱民主派支持者的投票意欲,而低投票率向來不利民主派,直言對民主派選情不樂觀。

選管會主席馮驊(右2)晚上到九龍塘一個點票站巡視及開啟票箱。(黄文山攝)

選管會主席馮驊(右2)晚上到九龍塘一個點票站巡視及開啟票箱。(黄文山攝)

觸發今次補選是因政府褫奪4名立法會議員的資格,分別填補3個地方選區港島、九龍西和新界東的議席,以及功能界別建築、測量、都市規劃及園境界的議席。「3區1界」補選共有15人角逐,除了建測界只有2名候選人,形成建制派與民主派對壘局面之外,3個地方選區雖然各有獨立候選人出戰,但外界仍視為兩大陣營對決。投票時間於昨晨7時半開始,至昨晚10時半結束,截至昨晚9時半,地區直選的整體投票率為39.97%,分別較2007年港島區及2016年新界東補選同一時段低8.34個百分點及2.72個百分點,若與2016年換屆選舉比較,更低12.6個百分點。

 

林鄭無呼籲投票 陳太批政府冷處理
特首林鄭月娥與2名司長張建宗及陳茂波昨早分別到票站投票後,並無一如換屆選舉般主動呼籲選民投票。前政務司長陳方安生批評政府明顯冷處理整個補選,她指2007年參與立法會港島區補選時,時任特首曾蔭權亦有公開呼籲市民投票,她質疑,「政府係咪驚住呼籲啲人出嚟投票,就會助長民主派呢?」選舉管理委員會主席馮驊昨午巡視票站後說,補選的投票率一般都較換屆選舉低,他指這是客觀現象,不會分析原因,但強調選管會有為選舉宣傳。

 

姚松炎告急轉攻票倉箍票
歷次立法會補選向來是民主派的囊中物,補選採取單議席單票制,客觀上亦令民主派佔有優勢,但今次補選自提名期開始至今,選舉氣氛一直平淡,即使民主派在選前一周不斷造勢催谷,但仍無法炒熱選舉氣氛。昨早投票初段,除了新界東的投票率與兩年前同區補選同時段比較略高少許外,其後整體投票率大部分時間低開,民主派各候選人紛紛打告急牌,馬不停蹄在選區拉票,其中九龍西的姚松炎更於傍晚改變選舉策略,主攻民主派票倉箍票;民主派陣營亦透過社交網站及手機應用程式廣發告急訊息催票,力圖抗衡建制派的鐵票。


另一邊廂的建制派候選人亦同樣發出告急訊號,出戰新界東的工聯會/民建聯鄧家彪更形容選情「全方位告急」;民建聯的九龍西候選人鄭泳舜入夜後亦指選情非常嚴峻,透過傳媒向選民發出緊急呼籲。另外,部分票站不時出現零星衝突,可見兩陣選戰形勢拉緊,而選舉形勢混亂,傳聞亦滿天飛,有傳建制派在傍晚評估選情後,鄧家彪在新界東的得票與新同盟范國威「叮噹馬頭」,此舉或與本土派拒撐民主派而實行「焦土」策略有關;至於九龍西選情,建制派亦評估有機會突圍,若然建制派最終成功突襲,不單令民主派期望全取4席的願望落空,更可能打破民主派與建制派傳統「六四」黃金比的得票。


科技大學社會科學部副教授成名表示,在低投票率及建制派的鐵票效應下,對民主派選情不樂觀。據他昨在新界東的觀察,民主派動員能力低,宣傳力度較建制派薄弱,加上過去一年經歷DQ議員及立法會修改《議事規則》等爭議,部分民主派支持者對政局感到意興闌珊,因而沒有投票,而低投票率亦與政府冷處理有關。

 

adblk6

學者:本土派支持者或拒「含淚投票」
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蔡子強分析,一般而言,若社會反政府氣氛高漲,有助推高投票率,惟今屆政府民望高企,或削弱選民投票意欲,而低投票率亦不利民主派選情。至於青年新政及本土民主前綫等本土派支持者或拒絕「含淚投票」對選情的影響,他指仍待分析投票數據。另外,選管會至昨午5時共收到584宗有關補選的投訴。(相關新聞見A4)


 

立即更新/下載AM730手機APP 體驗升級功能

全新會員積分獎賞計劃 打開App進入會員專區體驗升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