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奧運熱潮再度引起運動員資助的關注,港協暨奧委會義務秘書長楊祖賜指,雖然運動員所獲薪金不高,但運動員獲配的資源是相當高的投資,認為運動員「是沒甚麼地方要花費」。三項鐵人前港隊代表司徒兆殷今(13日)在電台以自己的例子表示,對當年體院的資助在生活上感到吃力。
巴黎奧運.香港代表|奪歷來最多2面金牌 總數4面獎牌僅次上屆
轉職工程師 「有少許後悔」
司徒兆殷說,她在2014年加入體院成爲全職運動員,備戰仁川亞運,當時她剛剛24歲大學畢業,每月獲得資助只有6,000,雖然體院包食宿,但人工不高,當需要購買跑鞋及裝備等,就感到吃力。
她表示,自己在2014年亞洲沙灘運動會取得前三名的成績,資助金額有機會增至1.3萬元,但當時她選擇結束全職運動員生涯,轉而成為工程師。她認為,如果當年資助能再提高些,她會選擇全職訓練多幾年,現時回想起有少許後悔。在離開港隊後,她說雖然有繼續參與長距離三項鐵人比賽,但由於這些比賽並非奧運及亞運項目,故無再加入體院,外出比賽亦無法獲得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