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衣長康邨康美樓相隔10層樓的住戶先後有確診個案,當局日前緊急撤離逾30層、100名居同號數單位居民,但有一戶至昨日拒絕離開居所,當局正遊說該戶搬往隔離營。當局又檢測康美樓最先確診、即13樓住戶患者的糞便樣本,證實對新冠肺炎反應呈陰性,但仍不排除糞渠「播毒」風險。對於低層患者單位廁所排氣喉被截斷且未有密封,疑為感染源頭,香港測量師學會提醒排氣喉有實際作用,任何改動均須符合標準要求。
接連有康美樓住戶染疫,大廈居民人心惶惶,昨有傳康美樓的社署家庭服務中心有職員發燒及肚屙,至下午,社署回應指,6名不適職員全部均對新冠肺炎病毒呈陰性反應。
至於康美樓A翼07室合共34戶,除已確診患者的兩戶,31戶已送往檢疫中心隔離,但昨日有一戶仍待勸說撤離。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表示,該戶有長者,可能不太明白情況不願離開。據悉,該住戶為一名八旬獨居長者。
居於13樓、最先確診的75歲男患者,入院後檢測糞便樣本呈陰性,張竹君稱「我哋都無咁驚,但又唔係代表一個陰性樣本代表晒所有」,防護中心指仍在調查,建議長康邨住戶現階段使用浴室時,不應打開窗或啟動抽氣扇。
![何鉅業(左二)指,不當改裝喉管或涉刑責。(陳奕釗攝)](https://cdn.am730.com.hk/s3fs-public/styles/article_image/public/news_image/1581537774_KS.jpg?itok=TrWCeMTD×tamp=1739072712)
何鉅業(左二)指,不當改裝喉管或涉刑責。(陳奕釗攝)
![](https://cdn.am730.com.hk/s3fs-public/styles/article_image/public/news_image/1581537777_bl.jpg?itok=qSh0LpRR×tamp=1739072712)
測量師學會教檢查隔氣管
居於低層確診患者的單位,廁所排氣喉截斷或是感染原因,香港測量師學會前會長何鉅業指,昨曾到訪康美樓另一單位及附近兩公屋單位檢查喉管,發現另一戶有同樣情況。學會建築測量組主席黃健兒提醒,排氣喉有實際作用,若有改動須保留隔氣裝置及尋求合資格承辦商處理。
渠管傳播風險再現,市民也對隔氣管提高警覺。不過2003年沙士曾勘察淘大花園渠務情況的前主席陳華偉(圓圖)表示,事後發現六成把浴缸換成企缸的單位,企缸未有正常安裝隔氣管,若市民有憂慮,建議暫時以矽膠杯蓋上去水位。何鉅業指,除聞到異味外,市民亦可藉倒水入去水位時,留意水流是否急急流走,並聆聽有否水灌回水隔的聲響,又或以通渠彈弓伸入去水口,若能「直出直入」則顯示或未有隔氣管,應找技工檢查。另外,有屋邨居民投訴房署承辦商為居民拆去排氣管並僅以英泥封口,有政黨籲房署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