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節臨近,普天同慶日子少不免淺酌幾杯。衛生防護中心高級醫生(疾病預防)李嘉瑩(圖中)指出,坊間對飲酒存在不少誤解,包括以為飲茶、水或者解酒丸可以減低血液酒精濃度、以為飲酒可以「護心」等。該署強調,酒精除了可以致癌,還會令人失去判斷能力、自我抑制能力,建議應逐漸減少飲酒減低傷害。
衛生署提醒,飲酒者有年輕化趨勢。李嘉瑩指,近年社交媒體興盛,不少KOL透過飲酒展現「享受人生」,令年輕人誤會飲酒「好型」、「對身體好」。她解釋,酒精被世衛列為第一類致癌物質,並不存在所謂的「安全飲用水平」,即使很小分量都會增加死於癌症的風險。
香港營養師協會會長林思為(圖右1)提醒,坊間有部分解酒藥雖可減低吸收速度,但不等於減少吸收,這反令飲酒者以為可飲更多導致危險。她強調目前沒有任何事後的方法可以快速清醒及降低血液酒精濃度。另外,坊間常言道「飲酒暖身」,香港急症科醫學院臨床毒理專科委員會主席劉飛龍(圖左1)澄清,飲酒後即時會有發熱的感覺,但皮下血管擴張令身體加速散熱,體溫難以保持,寒冷天氣下飲酒更可能引致低溫症。
衛生署呼籲,本地和廣州研究均顯示「飲酒」並沒有「護心」作用,「淺飲」亦沒有降低中國年長男性的「冠心病」死亡率,市民歡度佳節時應避免飲酒,以免酒精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