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上次文章解釋了佩洛西(圖)的美國眾議院議長一職有何權力,今次要解釋她為何可以相隔8年再次翻閹。很多民主國家的政黨領袖在選舉失利時要問責下台,所以佩洛西可以在2010年民主黨輸掉國會後相隔8年後再次回鍋,並不尋常。跟其他美國國會政要比較,佩洛西的經歷也屬罕見。

佩洛西在2003年當上民主黨的眾議院黨團領袖,2007年民主黨贏得眾議院多數後當上眾議院議長,2011年輸掉後卻繼續獲黨友支持出任黨團領袖,直到今年再任議長,前前後後一共當了民主黨的眾議院大姐大16年,如果2020年時連任即可做到2022年,總共20年 (她已承諾即使連任也會在2022年退休)。作為比較,在同一期間,共和黨的黨團領袖又如何呢?一共有過四人:前眾議院議長哈斯特爾特、博納、瑞安,以及新上任的黨團領袖麥卡錫。另外,上次有人翻閹眾議院議長,是1955年。由此可見,佩洛西跟同級的其他政要相比也是相當突出的。
有評論和佩洛西的支持者將此歸於兩點:佩洛西善於運用議長或黨團領袖權力,和民主黨較共和黨團結。
正如上次文章介紹,眾議院議長的主要權力是安排法案審議優次,及決定各委員會的人事安排,如果利用得當可以將敵人束縛住。例如今屆國會檔期開始前夕,不少民主黨議員公開質疑佩洛西是舊電池和死霸住位,民主黨應該更換領袖,刷新形象。但佩洛西在經過一番背後談判,利用委員會席位和政策審議優次作條件交換後,原本公開質疑過她的有超過五十人,到議長選舉時不支持她的只剩十五人。
但這個權力,其他議長或領袖都識用,佩洛西的支持者就指出她的能力在歷屆議長中也屬前矛。例如上次擔任眾議院議長時,正值處理奧巴馬醫改計劃,當時民間和專業界別反彈都很大,不少黨員公開質疑法案內容,甚至有傳媒說奧巴馬本人都擔心不夠票通過,佩洛西卻逐個會見質疑的黨友拆彈,為法案作微調,令醫改最終以219對212票僅僅通過。這需要對法案N頁內容的全盤理解、對各方要求作適當的取捨、以及對黨友心理的掌握等,全部都不是簡單的事。最近佩洛西重新出任議長後,面對特朗普毫不退讓,但又保持氣度,不會受他發老脾影響,令對方慨嘆「佩洛西和舒默(參議院民主黨領袖)比中國更難搞」,亦使她更獲黨友支持。
亦有意見認為民主黨相比共和黨團結。共和黨近年經常有因政策分歧而引發的內部矛盾,例如自由貿易與保障工人、吸引人才和收緊移民、增加軍事開支和減稅等等,結果就是即使過去兩年他們控制白宮和國會,都不太多令人印象深刻的政策出台。相反,他們內部爭拗不斷,今次政府停擺正正是共和黨造成:別忘了今次停擺是在去年底,即國會仍由共和黨控制時開始。不肯為特朗普的邊境牆埋單的,不只是民主黨,還有部分共和黨員。前面提過,佩洛西一人連續做了眾議院民主黨領袖或議長16年,期間與她對頭的共和黨領袖有過4人,這也反映共和黨內鬥,令他們的領袖都不好做。
民主黨人有共同敵人
民主黨內當然也會有矛盾,但相比共和黨,不同意見者似乎沒有共和黨那樣互相惡鬥和不肯退讓。特朗普當選,也讓民主黨人有了共同敵人,佩洛西跟大家一齊攻擊特朗普就好。
讚完佩洛西一輪,她有機會更上一層樓做總統嗎?眾議院議長之後參選總統,有過不少,但真的當選總統的例子,原來美國二百多年來只有過一次。為甚麼會這樣?這可能是因為兩者要求的能力和人才不同。當眾議院議長,需要的是黨友的信任,周旋於不同政治要求的能力,以及對政策和法案細節的掌握。佩洛西非常擅長這方面。但總統需要的是面向群眾,漂亮演說和撼動人心。佩洛西對此並不特別在行。她接受訪問,會攻擊特朗普,但言行舉止較平凡和溫文,不像奧巴馬或特朗普那樣可以激起民眾反應(正面定反面都好)。佩洛西大概也心裡明白,所以我們都沒怎麼見過有傳她想選總統。
儘管不選總統,佩洛西作為眾議院議長依然會在未來4年內發揮很大影響力,尤其經過今次政府停擺,大家都看到她剛剛坐回議長之位就給了特朗普個下馬威,相信好戲仍然陸續有來。 文:假才子(傳媒工作者、比較政治碩士、假大空冒牌才子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