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積志講述調查詳情。(林俊源攝)
公屋是珍貴資源,如何防止濫用公屋和加快流轉,備受關注。申訴專員公署昨主動公布調查報告,涉及房屋署和房協在收回、翻新及重新編配公屋單位的安排。報告提到,房署在未有通知親屬清空單位期限的情況下,把離世租戶單位內的物品棄置;而房協方面,公署發現由回收單位至新租戶入住,需時較房署長;另在處理未交還單位時,未夠果斷處理變相縱容租戶。公署提出19項建議,包括改善租戶離世後收回單位的程序、研究縮短發出翻新工程單的安排等。
申訴專員陳積志表示,過去5年,房署及房協每年分別平均收回約1.57萬和1,100個公屋單位。公署抽查發現,過去兩個年度,房署由收回單位至重新編配單位平均需時12日;收回後至租約生效日期則平均需時76日,即單位在約兩個半月後才有新租戶入住。房協方面,由收回後至重新編配單位,整體需時47日,其中一個嚴重個案更需時249日,才可編到偏遠地區單位;而收回後至租約生效日期則平均需時87日,即約3個月才可供新租戶入住,公署認為有改善空間。
公署指,房署須改善獨居租戶離世後收回單位的程序。公署提及有獨居公屋租戶離世後,屋邨辦事處讓戶主女兒返回單位執拾物品,惟未有告知期限,戶主女兒誤以為單位可保留至她主動交還。其後辦事處多次致電對方不果,其後收回單位並棄置物品。公署認為,房屋署應修訂工作指引,向獨居租戶的親屬定下適當期限,並說明署方的跟進行動。

公署認為房署房協在翻新和收回單位有改善空間。(資料圖片)
房協有住戶拖延半年交還單位
公署又指,房協應更積極及果斷處理未有交還單位的個案;透露某房協租戶在2021年3月委託代表收取其所購買的資助出售房屋單位的鎖匙,並聲稱因疫情滯留外地,未能趕及同年5月底交還出租單位。房協半年後才收回該單位。公署認為安排變相縱容租戶行為。
公署向房署提出7項建議,包括改善獨居租戶離世後收回單位的程序,修訂工作指引,並加強職員培訓。公署又向房協提出12項建議,包括更積極及果斷處理未有交還單位的個案,以及檢視收回單位後的編配程序等。
房協:正進行五大檢視工作和優化措施
房署回應指,將詳細審視及研究有關建議,繼續嚴肅處理及不時檢視公屋單位的收回、翻新及編配等流程,盡快將收回的公屋單位編配給有需要人士。發言人表示,房委會及房屋署已展開一系列的檢視,探討並落實優化措施,包括同步將正進行翻新工程的空置單位,預先編配予合資格的公屋申請者,只要翻新工程一完成,公屋申請者便可馬上入住。
房協回應指,正進行五大主要檢視工作及優化措施,以進一步縮短收回單位及將單位再作編配的時間,包括檢視現行收回公屋單位的程序,特別是優化處理獨居租戶離世後的收回單位程序,包括考慮設定明確交回單位限期,並訂明限期過後的跟進措施。
房協亦檢視租戶獲取其他形式的資助房屋後交還單位的安排,計劃將租戶可申請延期交還單位的限期,由最多兩個月縮短至最多一個月;又研究縮短收回單位後發出翻新工程單的時間,以提升翻新單位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