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
2020-05-15 04:30:00
日報

提高警覺 首季電騙數字升三成 單一長者失2500萬元

分享:

 「咩都係假,所有官員來電都係假!」警方指,電話騙案數字近日回升,今年首季接獲169宗電話騙案的報案,涉款5,400萬元,較去年同期升逾三成及近六成;警方早前採取行動,拘捕3名男子,涉及15宗假冒官員騙案及網上情緣騙案,警方指大部分受害人為長者,被要求開設網上理財戶口,繼而交出戶口資料,之後存錢被全部轉走,單一受害人最多損失2,500萬元。

被捕3名男子(29至59歲)均涉利用銀行戶口洗黑錢,涉及去年12月至今年3月的14宗假冒官員騙案及1宗網上情緣騙案,涉款5,400萬元,受害人由44至80歲,8宗為61歲以上長者,涉款由10萬至2,500萬元。該網上情緣騙案是受害人在網上交友平台認識一名男子,對方訛稱家人有病要錢應急做手術,受害人於是將13萬元存入指定戶口。


開理財戶口短時間失畢生積蓄
至於假冒官員騙案,受害人先接自稱物流公司、電訊公司或官員來電,指受害人電話服務或被中止,或被禁出境等,要求交出基本個人資料核對;之後會被轉至一名自稱公安的騙徒,受害人被指涉內地嚴重罪行,資金被凍結或通緝,要證明清白,需交出更多個人及家庭成員資料;其後自稱檢察官的騙徒聯絡受害人,包括要求受害人定期「報到」、下載惡意程式,要求交出「保證金」。


商罪科反詐騙協調中心署理總督察顏凱欣(圖左)指,長者或接收防騙資訊不多,加上接獲相關來電會較「心急」,易墮騙徒陷阱。她指,近期詐騙集團由安排成員與受害人交收騙款,或要求受害人親身到銀行及找換店匯款,改為要求受害人開設網上理財戶口,交出戶口名稱、密碼及一次過密碼等,甚至要求受害人將其他銀戶存款一併存入理財戶口,目的是短時間「提取」受害人畢生積蓄。她提醒,市民可留意長者3項不尋常突變(見表),有懷疑應致電警方防騙熱線182222。

adblk6


警方資料顯示,今年首季接169宗電騙舉報,涉款5,400萬元,近半涉及假冒官員(86宗),款項涉4,900萬元,佔總體九成。東九龍重案組第3隊署理總督察崔庭銳(圖右)提醒無論利用自己戶口、或借出戶口作犯罪用途,或構成「洗罪錢」罪,最高可監禁14年,罰款500萬元。

【限時激減】800 amFUN 2盒!1200 amFUN 4盒!

新谷酵素益腸活酵素限時激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