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6月底起放寬私人發展項目興建和營運安老院舍的豁免地價面積。(資料圖片/陳奕釗攝)
本港安老院舍宿位供不應求,政府一直鼓勵發展商於私人發展項目興建和營運安老院舍,惟相關免地價計劃推出20年來只接獲7宗申請。政府在立法會福利事務委員會交代,本月底起放寬每幅用地獲免地價的合資格安老院舍數目、總樓面面積上限放寬至1.2萬平方米或地契內的最高樓面面積的10%,同時不會將私人發展項目內合資格院舍的總樓面面積,計入整個項目的原總樓面面積內,措施試行3年後再作檢討。
免地價計劃20年收7宗申請
社福界狄志遠指出,免地價計劃屬被動措施,懷疑即使增加誘因、鼓勵亦不會有太大成效,「覺得歷史會繼續,反應會冷淡」,又說對發展商而言「搞安老院對地價有冇幫助?咁多十字車(救護車)出出入入,對市民係咪有吸引力?」勞工界周小松亦批評,免地價計劃自2003年推出以來,只是增加到200個宿位,形容進度非常不理想、「龜速」。

狄志遠認為放寬條件和增加誘因後,措施亦不會有太大成效。(資料圖片/李睿哲攝)
政府認過往對發展商誘因不足
發展局首席助理秘書長譚卓姿承認,計劃過往誘因並不足夠,因此檢討後決定提供多一個優惠,並正簡化申請行政程序,使申請人毋須如以往般向每個部門逐一提交申請。她又指,2018年至今年5月共有18個項目透過地契條款,提供10.4萬平方米安老院舍總樓面面積。
選委界陳沛良關注,居於安老院所在私人項目的居民,能否優先安排家人入住安老院。署理勞工及福利局長何啟明回應稱,私人營運的院舍可自行決定招收宿友安排,而政府資助宿位則要按照既定程序「統一派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