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署方指,野豬每晚在深灣道出沒。(資料圖片)](https://cdn.am730.com.hk/s3fs-public/styles/article_image/public/news_image/1637525710_lK.jpg?itok=nhz-WPrM×tamp=1739637262)
署方指,野豬每晚在深灣道出沒。(資料圖片)
漁護署署長梁肇輝為「誘殺」野豬事件及政策解畫,他出席電視台節目後表示,用食物誘捕有「理性」需要,目的是吸引牠們去到指定的可控制地點,便利人員施放麻醉槍,形容做法「絕對有需要」,否則在山上打麻醉槍有機會打不中,也可能「打完針」失去蹤影,這些情況均與市民感性考慮不同,需要取得平衡。
梁肇輝續指,施放麻醉槍後,野豬或出現不同反應,如或會周圍亂走,若不在指定地點施放麻醉槍,野豬走出可控範圍或會發生很危險事情;重申即使不用食物誘捕,野豬每晚也會在深灣道出現。他指,當野豬等野生動物與人有衝突時,大家會夾雜理性科學分析與感性、或情感的想法,故需要在兩者取得平衡。
就人道毀滅政策,梁肇輝稱並非「一刀切」手段對待所有郊野、市區或出沒黑點的野豬,強調不需要、也不應該左右生活於自然環境的野豬,已平衡市民看法。他補充,過去3年野豬傷人每年平均約8宗,較之前每年約1宗高,反映現行方法成效不理想,急需改變目前的做法。他指出,當局並非完全排除絕育政策,只是暫停,現先集中資源實行補捉及人道毀滅市區出沒野豬的新政策,之後會按情況考慮調整。
就36宗野豬傷人案中,近半是市民試圖餵飼牠們時發生,漁護署考慮擴大禁餵區,但審計報告在2年前也發現大部分野豬「黑點」並非禁餵區,已建議改善。梁肇輝指,過往一直根據「亂拋垃圾」條例,與相關部門針對有關黑點採取執法行動,並非沒有處理;初步傾向擴大禁餵區至約60個市區黑點,並研究可由漁護署人員以外人士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