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仁大學今日向中原集團創辦人施永青及「港版德蘭修女」潘靈卓(Jacqueline Pullinger)頒授榮譽博士。施永青寄語同學勿為在學校讀書幾年而驕傲自滿,要明白人類掌握的知識是經過祖先積累,鼓勵同學繼續傳承知識。潘靈卓則鼓勵學生無論順境逆境,都可以發揮影響力改變周遭的人。
施永青獲頒榮譽工商管理學博士
獲頒榮譽工商管理學博士的施永青感到很榮幸,他形容這個榮銜高不可攀,實在受之有愧。他致辭時分享對「何為知識」的看法,哲學家柏拉圖說知識是回憶,施對這句話起初百思不得其解,因為在直覺中知識是學回來的,未學過的知識可如何去回憶?
然而,施指隨著年齡的增長,覺得柏拉圖的說法不無道理。他發現學習並非獲得知識的可靠途徑,無論怎樣努力去學習,也學不會他腦系統未具掌握能力的知識。就如豬腦裏無語言系統,就永遠學不會講話。人天生具備掌握知識的能力,是因為祖先在逾百萬年的進化過程中,逐步掌握宇宙的基本規律,慢慢打造與宇宙成一體的腦神經網絡系統。在體會事物的真諦時常會有恍然大悟的感覺,就是今世的生活經驗,突然喚醒了「前世」已掌握的理念知識。故此,今天掌握的知識,大部分都不是自己學會,而是祖先花上逾百萬年的生活體現以積累。施永青指大家不要因為在學校讀了幾年書,就以為自己多麼了不起。
有些人會把身體說成是一副臭皮囊,說成是人生的負累。施永青指連同這副皮囊共存的,是祖先賦予的求生與繁殖意志。沒有這兩項意志的驅動,人生就失去動力,既沒法存活亦無法繁衍後代。那祖先用生命換回來的知識,就沒法化成基因傳承下去。他總結我們的「臭皮囊」是求生與繁衍意志的歸宿,可不要看扁它,人類的文明史就是這兩項意志的體現。沒有這副「臭皮囊」,人類是不會打造出這麼偉大的事業的。
「港版德蘭修女」獲頒榮譽社會科學博士
另外,在九龍城寨服務超過20年的「港版德蘭修女」潘靈卓獲頒榮譽社會科學博士。潘靈卓致辭指對於這份榮譽感到有點矛盾,擔心若沉迷於驕傲、名聲和世間的榮耀,會失去真正渴慕能在永恆中得到的獎賞,就是聽到耶穌對她說「做得好,你這又良善又忠心的僕人。」
在1966年,年僅22歲的潘靈卓從英國隻身來港宣教。她憶述當年口袋裡只有10英鎊,抵達香港時剛發生文化大革命和暴亂,每一街頭都有許多需要,令她不知所措。她在學校教授音樂以維持生計,並利用空閒時間,在九龍城寨接觸貧苦的人群,包括有些年僅14歲就賣身作性奴隸的少女,以及看管她們的老婦,而他們的手背滿是針痕。年輕人沒有消遣的地方,於是她開始成立青年俱樂部,與他們交朋友,逐一幫助他們。
將近60年過去,去年有一位女士探訪潘靈卓,感謝她當年拯救因吸毒倒在街頭的父親。潘靈卓指事實上已記不起他是誰,她總是把人帶回家,現在也有幾百人住在院舍裡。可是,這位女士卻在40年後致謝,她稱這一切為「意外的回報」或「不配得的回報」。她鼓勵學生無論身處順境或逆境,影響身邊的人才是至為重要。有時或會有人致謝,有時卻不會;有時或會看到成果,有時卻不會,但觸碰到的人總是值得的。
施永青:人要識得為自己畀分,唔好只睇人哋點畀分
在頒授儀式後,施永青接受傳媒訪問,他指自小學三年級起已經成績差,他指一直研究為甚麼分數差,領悟到原來是老師「畀錯分」,「我識嘅嘢佢冇問,佢問嘅我就認為唔重要,遲早識,唔使死記硬背」。他學懂「人要識得為自己畀分,唔好只睇人哋點畀分」。施永青無因為成績差而氣餒,而是尋求感興趣的知識。業務繁多,施永青分享時間管理並非填滿所有空格,最好的方法是「留白」,讓自己有時間「發白日夢」以發揮創意。
被問到今日有否慶祝活動,施永青分享女兒送了一包糖,緣於女兒生日時,施永青指「過好生日,不如過好生活」,送了包砂糖給她,「食吓都甜甜哋」,今日女兒則「回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