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嘟」一聲代表交易成功,這個幾乎每分鐘都會出現的聲效,原來不經不覺間已陪伴港人走過四分一個世紀。八達通收費系統於1997年面世,初期用作支付公共交通工具費用,至千禧年代擴展到不同種類,特別是零售業的應用範疇。26年間,八達通無論在日常出行及消費上,均帶給港人快捷便利的體驗,成為市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八達通日前(20日)舉行了26周年誌慶酒會,席間,八達通集團行政總裁應天麒更率先透露公司未來發展動向,包括期望能將手機八達通推廣至更多手機品牌及平台,並計劃拓展八達通跨境零售支付版圖至東南亞市場,繼續一「嘟」包辦港人生活所需。
97年起打開電子支付大門 近100%滲透率全民皆有八達通
八達通董事局主席楊美珍於酒會上致辭指,「經過近26年的努力發展,八達通由一張實體卡,發展成最多香港市民使用的電子支付平台,已成為市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八達通能夠一直居於支付市場的領導地位,實在有賴商戶與合作夥伴的信任和支持。展望未來,八達通會持續創新,提升客戶支付體驗,讓八達通繼續成為最受歡迎和可靠的品牌。」
楊補充,現時全港已有18萬個八達通付款點,目前市場上流通的八達通卡及產品超過2,000萬張。單在香港,八達通的滲透率就高達98%,近乎全民皆有八達通,平均每日累積1,500萬宗交易,每日總交易額超過港幣3億元。八達通亦敢於突破界限,不斷推出各種新產品及服務,例如八達通銀聯QR code卡等,務求持續創新及優化客戶消費體驗,「將一『嘟』支付的便利,擴展至更多港人想去的地方。」
與港鐵合作無間 攜手推動創新科技邁向電子化
港鐵公司董事局主席歐陽伯權指,26年來港鐵與八達通合作無間,八達通於港鐵系統的應用,多年來不斷提升乘客體驗,讓乘客的旅程變得更簡單輕鬆、更有效率。
歐陽續指,「除了公共交通服務外,八達通更延伸到市民日常生活各個層面。數碼化生活、電子商貿及數碼支付勢必是大勢所趨,作為深受港人喜愛的香港品牌,相信八達通將繼續利用創新科技,開發讓市民生活更輕鬆、更便捷的產品和服務方案。」
應天麒:推廣手機八達通至更多手機品牌和平台
跨境一樣有得「嘟」
要如何邁向電子化,八達通集團行政總裁應天麒於酒會上,率先透露集團未來發展動向。應表示,自3年多前八達通登陸iPhone 及Apple Watch後,其手機支付迅速發展,其後分別在Smart Octopus in Samsung Pay和Huawei Pay八達通提供服務,並繼續與萬事達卡和中國銀聯等夥伴合作,持續優化付款體驗。應天麒表示,期望能盡快將手機八達通全面推廣至更多手機品牌及平台,使每個人都有一張手機八達通。
隨著旅遊復甦,港人北上大灣區及到東南亞公幹或旅遊日漸頻繁,繼八達通銀聯卡已在全國通行後,八達通將拓展八達通跨境零售支付版圖至東南亞市場。應提到:「八達通服務將推廣至更多地區,包括泰國,讓港人的支付旅程變得更輕鬆。」
除此以外,為進一步在的士業界推廣電子支付,八達通亦致力完善支付方案,讓港人和遊客乘搭的士時,有更簡單便捷的支付及出行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