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波蘭舉行的聯合國氣候大會經兩星期會議及加時談判後,近200個與會國家及地區代表,前日深夜終達成協議(上圖),保住美國表明會退出、2015年簽定的《巴黎協定》,同意為其訂立更詳細和具透明度的規則,令全球平均氣溫的升幅限制在攝氏2度。惟各代表未能就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達成更重要共識,有批評指新協議不夠進取,不足以阻止全球暖化帶來的危險。
會談陷膠著主因是巴西與其他國家對監察碳排放交易規則存分歧,在前日11小時馬拉松會談後終打破僵局,將有關討論押後至明年,但此決定被認為未能向商界發出訊息,加快他們減少碳排放的速度。不過,各國和各地代表成功放下歧見,達成156頁的《巴黎協定》規則手冊,定下更詳細規定,包括國家將如何匯報及監督其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承諾,以及改善他們的減排計劃。
美國:不改變退出決定
有科學家認為,該規則手冊仍有多處需具體化,但成為一個基石強化《巴黎協定》,以及可促進日後換屆的美國政府重新加入該協定。部分國家及環保組織則批評該協議,未能提出更具野心的減排,足以阻止氣溫上升。受氣候變化威脅的窮國,則關注大會承諾於2020年前提供的1,000億美元(約7,800億港元)氣候援助,會如何安排。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在10月發表報告,警告若要維持地球氣溫最多上升攝氏1.5度,社會各方面都需要前所未有的改變,但沙特阿拉伯、美國、俄羅斯及科威特均拒絕以「歡迎」字眼回應該報告。美國於波蘭的氣候大會結束後,亦重申不會改變退出《巴黎協定》的立場,也不會為《巴黎協定》作任何財政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