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電動車需求急升,連帶相關投訴亦增加。消委會去年接獲195宗電動車相關投訴,較前一年的40宗,增加近4倍。消委會指出,多宗投訴都與車輛功能或配套有關。例如有投訴人預訂有輔助泊車功能的車款,但公司其後指因晶片短缺會刪除功能,建議投訴人先取消訂單,但再訂購時車價可能上升。事主拒絕要求等待,最終公司升級車輛其他部件作賠償。
投訴多涉及車輛功能及配套
另一宗個案,投訴人購入5年車齡的二手電動車,並獲承諾可享用車廠提供永久免費充電服務。結果事主發現,服務只能向一手車主提供,不可轉移,因此提出投訴。公司回覆消委會時,表示不了解車廠安排,並非存心欺騙,最終退款1.5萬元作事主充電補貼。
事實上,交車期及配套服務的變動,更可能為一、二手車主,帶來額外的經濟負擔,以及打亂消費者迎接新車的安排,例如若交車期,錯過2024年3月31日政府「一換一」電動車首次登記稅寬減期限,消費者便要因應車輛的應課稅價值,繳納46%至132%的車輛首次登記稅。
四大陷阱位買電動車前要留意
而消委會提醒車主,要買電動車前,要先留意四大陷阱位。首先,為確保電動車的續航,車主購買電動車前,宜先注意主要活動區域,例如居所和工作地點附近,有沒有足夠的充電設施。另外,如計劃於居所停車場安裝充電設施,須先徵得業主立案法團或物業管理公司同意。如如希望安裝快速直流充電設施,事前亦應諮詢電力公司,以確定有關供電網絡,能否承受及是否需要改為三相供電。
其二,相較傳統燃油車,電動車的維修及保養仍有待發展。不論是維修技術還是車輛零件,現時仍主要依賴原廠商供應,導致維修費不菲和時間較長,車主在購買電動車前,宜先就維修及保養開支作預算。其三,選購二手電動車時,車主應注意車齡、轉手次數、牌費到期日及車況,除了觀察車身、油漆、車身內部外,亦宜與賣方安排試車,並最好可以交由獨立或相熟車行驗車。
其四,不論購買一手或二手電動車,車主應確保賣方,已將提及的重要車況以及配套設施列入合約中,並於交易前細閱合約條款,包括如賣方未能履行合約條款時交易會如何處理。交易後應妥善保留交易文件,以備萬一日後發生糾紛,亦可有所憑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