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費者委員會測試市面10款預防性壓力襪,發現其中3款或未能有效促進血液回流,7款型號未有提供詳盡的尺碼資料,消費者難以選擇合適尺碼,另外5款標示成分與實際不符,其中2款的差異情況嚴重,已轉交海關跟進。
消委會指今次次測試的10款樣本屬預防性壓力襪,產品標示可提供的最大壓力由18至25.5mmHg。當中7款為及膝襪款式,3款為襪褲款式,售價由$139至$468。
測試主要比較各樣本的壓力表現、耐用程度、舒適程度及纖維成分吻合度等。結果顯示,售價第二低的日本製「SLIMWALK」($148)獲最高的5分,相反售價最高的樣本之一,德國製的「ofa bamberg」($468)只獲3分,顯示產品售價與質素沒有必然關係。
壓力襪設計應在足踝提供最高支撐壓力,然後循腿部逐步往上遞減壓力才能引導血液由足踝有效地向上推進。根據標準建議,壓力襪在小腿位置所提供的壓力應為足踝壓力的50%至85%,而在大腿位置所提供的壓力應為小腿壓力的50%至85%。其中,「sk ANGEL」、「旅行家」及「ofa bamberg」這3款樣本,在小腿量得的壓力是足踝的88.8%至90.4%,不符合標準要求,由於兩部位的壓力分別不大,或未能有效推動靜脈血液向上流,當中「sk ANGEL」樣本,大腿位置的壓力只有小腿的35.3%,低於標準要求,即使靜脈血液能由小腿推至大腿,但由於大腿的壓力太低,同樣未能有效促進靜脈回流。
尺碼是否合適會直接影響壓力襪的功效,在測試的10款樣本中,只有「SLIMWALK」、「Health Hosiery」及「CAROLON」提供足踝及小腿的周長資料,其中「CAROLON」更有提供腿長資料,讓消費者能根據雙腿粗幼選購合適尺碼。除「破無素足」及「sk ANGEL」外,其餘型號都有提供身高/體重或腳長的尺碼作對應。
消委會引述物理治療師表示,體重、身高或腳長,和雙腿粗幼未必有直接關係。而壓力襪也並非越緊越好,如壓力過大,反而會影響雙腿血液循環,造成反效果,晚上睡覺時不宜穿着壓力襪,因躺臥時時,腳部與心臟處於同一水平,不需刻意加壓,雙腿血液也會自然慢慢流回心臟。而長者、糖尿病、皮膚炎或其他血管疾病的患者,由於血液循環系統較弱,壓力襪或會減低血液流動,有機會引致肌肉壞死,選用前,宜先諮詢醫生意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