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委員會檢視市面上41款喉糖的標籤資料,包括成分、聲稱、糖或甜味劑含量以及建議服用劑量。按各樣本標示的資料,當中10款屬於註冊西藥,1款為註冊中成藥,餘下30款屬一般食品。部分樣本的標籤未有清晰列明每日服用上限以及服用方法,慎服警示也未及全面,調查更發現喉糖的糖含量與一般糖果無異,即使按食用建議量進食,每日攝取的糖分最高仍可佔攝入限量近5成。
41個樣本中,30款屬一般食品的喉糖樣本,其中22款含有糖分,包括蔗糖、糖漿、蜜糖等,每粒喉糖的糖含量由0.02克至3.8克不等,當中近半數(14款)樣本的糖分佔總成分7成或以上,其中「Little Remedies」天然蜂蜜潤喉棒棒糖、「得果定」Cool潤喉硬糖(薄荷味)及「龍角散」Ryukakusan Cough Drops 120MAX Stick等3款樣本,每粒含糖量超過3克,其中「龍角散」Ryukakusan Cough Drops 120MAX Stick含糖量高達91.2%。以每日攝入2,000千卡能量計算,游離糖的每日攝入量應少於50克。若每日早、午、晚各進食2粒含3.8克糖的喉糖,便已攝取22克糖,達到游離糖每日攝入限量的4成半。
調查亦發現有2款樣本的營養標籤與成分表所列的資料不吻合,其中「龍角散Ryukakusan」Throat Cdy Citrus的的營養標籤標示該產品的糖含量為0,但其成分表的首二位所列的成分分別是糖和糖漿,反映其標籤的準確性成疑。消委會已將樣本資料轉交予食物安全中心跟進。
13款一般喉糖食品樣本標示含有蜂蜜或蜜糖,可作緩和劑舒緩喉部不適,減低刺激感。由於蜂蜜有機會被肉毒桿菌孢子污染,對於年齡較大的兒童或成人的健康風險較低,但給嬰兒口服會帶來較高風險,樣本中僅2款列有2歲以下小童不宜食用的警告字句,1款表示未滿3歲不宜服用,還有1款建議6歲以上才服用,家長必須小心。
其中10款為註冊西藥的喉糖樣本,當中1款每粒含0.25毫克「地喹氯銨」的樣本,沒有列明每日服用上限,若消費者過量服用,便有機會出現舌頭或口腔痛,有專家認為6歲甚或10歲以下的兒童不應服用「地喹氯銨」。
某些註冊為西藥的喉糖亦有止痛或抗過敏的功能。樣本中有4款含止痛成分,當中1款含有鹽酸氨溴索,有局部麻醉及消炎作用,同時具有化痰功效,不過,這成分可經母乳傳給嬰兒,哺乳期婦女要避免服用,另1款含有鹽酸苄達明的樣本,為非類固醇消炎藥物,服用後可能會引致口腔灼熱或刺痛、噁心和嘔吐、頭暈及頭痛等副作用,若對非類固醇消炎藥有過敏反應的人士,服用後可引致皮疹或喉嚨潰瘍,消費者在購買前應先諮詢藥劑師或其他醫護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