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郊野公園遍布多區,郊遊人士可以在短時間由石屎森林走進群山疊嶺間或草坡茂林的大自然環境。有調查發現,市民每月郊遊次數跌至5年新低的平均2.2次,較高峰期大減六成半。調查組織指,受北上消費潮流影響,市民的郊遊習慣亦轉變。另外,今年實施管制即棄塑膠條例後,逾半受訪者在郊遊時減少用即棄物品。
綠色力量自2016年起每年進行「香港郊野垃圾調查」,今年調查於10月4至31日訪問過去一年內曾到訪郊野、年滿16歲人士,收回249份問卷。結果發現,市民每月郊遊次數連續四年下跌,最新跌至近5年新低、每月平均2.2次,較去年少0.2次,更較2020年高峰期的6.4次大減六成半。近四成表示,郊遊習慣因假日消閒習慣改變(22%)或通關後留港時間改變(15%)。綠色力量高級保育經理呂德恒指,受北上消費潮流影響,市民的郊遊習慣亦因而轉變。
就郊野垃圾問題,60%人認為海岸地區(泳灘除外)的垃圾嚴重或非常嚴重;其次為燒烤/郊遊地點,有51%;而遠足山徑則有28%。個人方面,約七成人每次郊遊時會製造塑膠垃圾,最常見依次為︰食物包裝(65%)、膠袋(43%)和膠樽(32%),平均每次每類垃圾各約1.5件。即棄膠餐具(如杯、碗、食物容器等)排第四、17%。
呂德恒指,政府4月實施第一階段的《2023年產品環保責任(修訂)條例草案》,規管使用多種即棄膠餐具及其他塑膠產品後,連帶市民的郊遊習慣亦有所改變。超過一半受訪者表示減少使用相關即棄產品或改用非即棄產品。
呂德恒指,最多受訪者以「便利性」作為選擇郊遊物品的首要條件(37%),但其實只須多走一步,如用可重用器皿盛載食物、自備水樽、攜帶可重用地墊等,已可大減郊遊垃圾。他提醒「自己垃圾自己帶走」,將垃圾帶走能減低野生動物翻剿垃圾桶的機會,有利保育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