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災難遇害者辨認組模擬演唱會發生粉塵爆炸,逾30人未能確認身份。
大埔九巴翻側車禍奪去19命,警方災難遇害者辨認組協助辨別各死者身份,令遺屬尋回摯親,稍加釋懷。面對這些揪心場面,不是人人都輕易抽離,有身為人父的成員曾被2012年南丫海難撈起的小童屍體牽動心靈至今;他們更直言,認屍工作並非易事,最難是安撫家屬的悲慟心情。
攝影:莊振邦

警員使用平板電腦記錄死者身份。
在上月的九巴車禍中,該組原擬出動300人到場協助搜索遺體及殘肢以識別身份,惟主管、警司游乃強經評估形勢後,認為現場已有足夠重案組人員作搜查,最終只派出200人到葵涌公眾殮房協助遺屬認屍。有份出動的副主管、總督察溫偉民憶述,當日有部分死者面容破爛,要靠其他衣著、首飾等特徵來辨認,當家屬確認死者身份時,更要照顧其心情,「一日未辨認得到,佢哋仍然有個希望親人係無事,所以佢哋辨認得到個死者身份時,都要照顧埋佢哋感受……我哋覺得係比較難處理。」
災難遇害者辨認組自1975年成立,處理多宗大型事故,其中南丫海難的撞船事故釀成39人死亡,涉及多名小孩罹難,當時遺體被送往南區水警基地,讓該組展開認人工作。投身警隊逾30年的小組指揮、總督察王澍邦稱,至今仍對場面歷歷在目,難忘當時撈起小童屍體,「因為自己本身係小朋友嘅daddy,見到有小朋友遺體嘅時間,就會比較係心裡感覺強烈」,加上當時的遺體已浸在水裡一段時間,部分屍體發脹,家屬需更長時間辨認,令工作更困難。

(左起)溫偉民、游乃強及王澍邦。
屍體腐爛燒焦靠DNA
嘉利大廈五級大火距今逾20年,當日身為交通警員的王澍邦有份協助護送屍體往殮房,指屍體極難辨識,形容「只可以見到類似人型嘅屍體」,完全不可能從樣貌及衣物特徵等識別身份。若有屍體腐爛或燒焦,便靠DNA檢驗確認身份。災難遇害者辨認組編制有640人,他們是兼任性質,均是標準刑事偵緝訓練課程畢業生,兼任為期一年,其後便由畢業新生接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