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政府積極推動創科發展,投放大量資源支持和吸納科研人才。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轄下的研究資助局(研資局)推出的「研資局研究學者計劃」和「研資局高級研究學者計劃」,旨在為學者提供教學及行政職務方面的持續支援,讓他們能專注於研究及發展工作。香港理工大學應用數學系講座教授及系主任孫德鋒與講座教授楊彤,分別榮獲由研資局頒發2022/23以及2020/21「高級研究學者」名銜,所得經費有助他們繼續專注研究和培育科研界新晉。
優化研究應用廣泛 有效促進自動駕駛、通訊技術等領域發展
孫德鋒教授一直專注研究最優化理論與算法,今年,他憑着「非線性錐規劃」(Nonlinear conic programming, NLCOP)獲選「高級研究學者」。「優化研究」旨在解決在特定約束條件下,使目標函數達到最優的數學問題,而「非線性錐規劃」正是優化研究的核心問題之一。孫教授表示,他們將計劃研究如何有效利用人工智能技術,特別是強化學習技術,幫助人們更有效地求解大規模「非線性錐規劃」問題。
孫教授解釋,「非線性錐規劃」問題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廣泛,包括交通設計,如交通燈、鐵路、汽車等交通規劃,第六代無線通訊技術(6G)、供應鏈管理、大規模生產計劃排程,以及自動駕駛等,透過優化研究設計出相應技術,並得出最佳方案。孫教授坦言,這些問題背後牽涉的理論較為深奧,他們的任務之一是將現實生活中的問題轉化成抽象的數學問題並作進一步研究。
孫教授又以與華為(HUAWEI)公司的合作項目作為例子:「華為一天需要為生產多種部件進行排產,我們設計研發了一個優化求解器,幫助企業快速算出最佳的排產程序,現時的高效生產計劃就必須以這些快速算法來配合。」求解器普遍應用在決策問題上,有助企業快速、安全、穩定地作出應對方案。
現時大規模「非線性錐規劃」問題的求解仍面臨諸多挑戰,如果能在研究問題上取得進展,不僅對整個優化學科的發展起到推動作用,同時亦能促進很多應用領域的發展。提到研究這個項目的初衷,孫教授指出:「我對這個問題有着長期的研究與思考。過去近30年的研究為項目奠定了基礎,我覺得是時候開始研究解決這一核心的優化問題了。」
得知榮獲2022/23「高級研究學者」名銜時,孫教授表示非常高興。「除了感到十分高興外,同時亦覺得肩上擔子更重。所得經費我打算用來聘請和支持一批年輕學者與有潛力的學生,一起投身到這項科研項目中,我希望能以這個研究項目為契機,在完成預期目標的同時,發掘並培養一批能在優化研究領域起到引領作用的年輕人才。」此外,孫教授亦對香港的研究前景抱持樂觀態度,他認為研究路上雖然充滿挑戰,但亦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加上,香港作為中國與世界連結的橋樑,具備獨特的優勢,有助促進更廣泛的國際學術交流。
建立香港大型數學研究中心 優化資助申請機制吸納人才
剛加入理大應用數學系的講座教授楊彤,憑藉其有關「動理學模型」的數學理論研究項目獲頒2020/21的「高級研究學者」名銜。楊教授指,數學研究大多不是直接解決實際問題,例如很多偏微分方程來源於物理模型,再而建立相關的數學理論,發展成一個數學領域。
獲資助的項目已經進行兩年,楊教授表示項目將到達中期階段。「現時已建立了格林函數(Green's function)估計,之後通過這個格林函數來研究一些難解的現象。」他簡單解釋指,項目是透過理論基礎研究,希望成果能有實際應用。楊教授續指:「我們的目標是如何利用數學理論解釋某些物理現象,並以數學語言嚴格論證,要做到這一步已經很困難。」
楊教授對獲獎感到高興,他表示早在1994年開始在香港任教,多年來要兼顧教學與行政工作,投放於研究的時間相對較少。獲得「高級研究學者」 研究基金,讓他可以暫時放下其他工作,在5年內全心投入科研,專注培育研究人才。踏入計劃的第3年,楊教授期望把握時間,在充滿活力與能量的理大為研究帶來新進展。
問及對香港研究前景的看法,楊教授稱香港的研究經費非常充裕,除了政府,亦有不少企業與科學家共同發起基金獎項,如未來科學大獎,以支持本地科研工作。這對吸納科研人材及開展創科研究有極大幫助。他認為香港可以在團結研究人才方面加大力度,參考國內外設立數學研究中心的做法,集合眾多科研人才,推動交流。他強調要吸引各地專才,就先要優化環境,「香港還沒有類似的數學科研中心,資源較分散,如各個中心之間加強溝通,將更有效做出成績。」
楊教授坦言,要吸納具潛質的年輕學者首要是優化機制,平衡各方利益,「除了教學與手上的研究工作,年輕人仍要每年撰寫計劃書申請研究經費,壓力頗大。」他提議政府可以加大資助金額,優化申請資助的機制和評核標準,讓學者可以更加專注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