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愈早產,併發症的風險就愈高。瑪麗醫院成立關愛邊緣存活新生兒及父母照顧團隊,為孕期23至25周、處於「存活線邊緣」的嬰兒及其父母提供特別照顧服務。當醫生為孕婦做產檢時發現胎兒或有可能成為早產嬰,或孕婦突然有產兆,團隊接手跟進個案,提供積極治療或紓緩治療建議,按父母意願提供協助及最適合的治療方案;若嬰兒最終「保唔住」,團體提供心理輔導等安排,陪伴家長走過悲傷的時期。團隊自2021年成立以來已協助20對家長,而23周出生嬰兒存活率亦由27%升至50%。
關愛邊緣存活新生兒及父母照顧團隊,由產科及兒科醫護、臨床心理學家、社工等,照顧於懷孕23至25周、即「存活線邊緣」出生的嬰兒及其父母。團隊介入後會向夫婦詳述相關嬰兒長遠展望、可能承受的痛苦等,協助父母擬定急救方案:積極救治或紓緩治療。
團隊成員瑪麗醫院婦產科副顧問醫生司徒天欣指,對選擇積極治療的個案,團隊會在嬰兒出生前已採取多項措施,如處方產前類固醇促進胎兒肺部生長,增加其存活機會,配合抑制宮縮藥物,望盡量延長嬰兒在母體內的時間。
瑪麗醫院兒童及青少年科顧問醫生黃小珍指,團隊亦會預先與家長擬定嬰兒出世時的緊急急救方案。孕期只有23至25周的嬰兒,因器官未完全成熟,如大腦發育不足,無法自主呼吸,團體會安排人手輔助或使用呼吸機,故會作全面監察其需求,提供協助。團隊成立以來,23周嬰兒存活率由27%升至50%,情況令人鼓舞。
葉女士懷首胎時,妊娠25周時突然「肚痛」,到醫院後,醫護發現她已規律宮縮,有早產跡象。她稱,與醫護團隊商議後,決定用積極治療方法,成功令胎兒在她入院約10小時後誕生。女兒健康成長,現已3歲。今年4月再次誕下早產兒,同樣十分健康。她稱,胎兒23周時,醫護發現她羊水外漏,安排她入院。在團隊協助下,她亦成功延遲到31周分娩。葉女士稱,感謝團隊的照顧,讓她感到有強大支援後盾。
嬰兒搶救失敗或當父母不希望團隊積極挽救嬰兒,團隊會提供紓緩治療。該院婦產科部門運作經理陳喜嬌指,會按孕婦臨床需要作介入治療,助家長有心理準備。其後為家庭提供安靜的環境,讓父母和嬰兒度過最後相處時刻。同時鼓勵他們留下最後的回憶,如拍照。她稱,選擇紓緩治療的家長,最重要是確保事後無遺憾,才能走出悲傷。團隊出色表現今年獲醫院管理局傑出團隊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