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援人員深入隧道內救人。(互聯網)](https://cdn.am730.com.hk/s3fs-public/styles/article_image/public/news_image/1626347149_zG.jpg?itok=JBxWFAzE×tamp=1739418472)
救援人員深入隧道內救人。(互聯網)
廣東珠海興業快線南段工程的興建中石景山隧道,今日凌晨3時半突然滲水,水從隧道上方水庫流入,14名工人被困於「掌子面」(未挖通的斷面),距洞口1,160米。超過1,100名救援人員參與救援,包括利用水泵車持續抽走隧道內的水,並在水庫用沙包築堤壩,減少流入隧道的水量,同時圍堰封堵滲水點。水庫亦配合排水,減輕救援壓力,事前已疏散附近居民。國家應急管理部則聯同住建部、國務院國資委派出聯合工作組,趕往現場指導救援。
![武警協助在水庫建臨時堤壩,以減少漏水量。(互聯網)](https://cdn.am730.com.hk/s3fs-public/styles/article_image/public/news_image/1626347166_4x.jpg?itok=q7tylusX×tamp=1739418472)
武警協助在水庫建臨時堤壩,以減少漏水量。(互聯網)
向下傾斜形成積水位
內地傳媒《新京報》引述姓張隧道工人指出,隧道分為左、右兩條獨立管道,向下傾斜,從洞口到施工點有30米落差;兩條管道之間有橫向通道連接,透水位置是右側管道,上方正正是吉大水庫,當初動工時已有漏水,「昨晚(今日凌晨)不知道怎麼一下子塌了」,水隨著橫道湧入左側管道,「水一下子就搞進去了,人就可能被淹了」。報道又引述施工方權威人士證實,右側管道塌方,上方水庫的水湧入管道,再湧到左側管道。該人士又提到,隧道一般是24小時施工,事發時工人「應該是來不及往外跑」。《楚天都市報》則引述另一名工人指,水庫近期儲水量增加,水位較高,而按照進度,原本預計過兩三個月就完成隧道開挖工作。
工人狂奔逃出生天 水淹上頸
珠海政府下午4時許通報現場情況時指出,事發時右側管道正準備初期支護施工,工人突然聽到異響,並發現掌子面落渣,迅速疏散工人,隨後就有大量水湧右右側管道,並通過橫道湧入左側管道,導致左側管道14名工人被困。由於湧水量大且急,淹沒橫道以下的隧道,救援人員及設備多次嘗試,也無法靠近掌子面。「封面新聞」引述一名逃出生天的左側管道工人稱,當時拖著堂弟往隧道口狂奔了大約10分鐘,「我們在前面跑,水就在後面追。跑出來的時候,水已經淹到了脖子」。
![當局持續抽水出隧道。(互聯網)](https://cdn.am730.com.hk/s3fs-public/styles/article_image/public/news_image/1626347162_Vt.jpg?itok=MQOFmnWu×tamp=1739418472)
當局持續抽水出隧道。(互聯網)
對接港珠澳大橋
《珠海特區報》曾報道,興業快線是打通珠海主城區南北快速化出行,並對接深中通道及港珠澳大橋的高速公路,由中鐵二局集團承建,2019年4月30日動工。《珠江晚報》則曾介紹,石景山隧道採用礦山法施工,工法種類多,技術難度大,疊層隧道多,空間構造複雜,下穿吉大水庫,抗滲抗漏要求高,施工控制難度大,被國內知名隧道專家稱為「隧道工程的博物館」。
![右側隧道頂塌方,導致上方水庫的水流入隧道,再循橫向通道湧入左側隧道。(互聯網)](https://cdn.am730.com.hk/s3fs-public/styles/article_image/public/news_image/1626347158_Px.jpg?itok=zWYDWEq3×tamp=1739418472)
右側隧道頂塌方,導致上方水庫的水流入隧道,再循橫向通道湧入左側隧道。(互聯網)
![隧道口與工人被困現場向下傾斜,有30米落差。(互聯網)](https://cdn.am730.com.hk/s3fs-public/styles/article_image/public/news_image/1626347157_Uu.jpg?itok=x6wCuCSA×tamp=1739418472)
隧道口與工人被困現場向下傾斜,有30米落差。(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