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甯漢豪:未來公營及私營每年建築工程費達3千億元 為業界提供黃金機會
建造業議會一連4日與發展局合辦「可持續建築論壇」,有過百間機構參與,並簽署「可持續建築約章」和「建造數碼化約章」,促進建造業可持續發展,推動業界提升環境、社會責任及管治表現。發展局局長甯漢豪在開幕禮上致辭,指本港未來幾年,公營部門及私營公司每年建築工程費用總開支達到3,000億港元,為業界提供了實踐可持續建築的黃金機會,並將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和公司管治的「ESG原則」納入未來的大型建築項目。
政府指需採用高生產力的施工方法
甯漢豪表示,本港現時面對勞動力老化、生產力低、建築成本上升、工地安全表現不理想等問題,必須採用高生產力的施工方法,當局亦將積極尋求大灣區廣泛合作,用好地區的集體經驗和資源。她又提到可持續發展是國家的基本國策,本港建築業憑藉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優勢,將發揮重要作用,為國家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願景。
建造業議會主席何安誠指,業界可透過「組合拳」提升工地安全,包括引入安全智慧工地系統、應用建造設計安全、做好臨時工程安全管理和釐清工地角色和責任。他又指建造業作為其中一個使用最多能源和碳排放的行業,鼓勵業界以創新科技減少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