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
2023-04-14 04:31:50
日報

留港長者社交及情緒健康惡化 近七成有抑鬱傾向

分享: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 翁偉承

翁偉承(右二)和李婆婆(右一)。

部分港人近年因不同理由移民,年長父母則續留居香港,面對子女、「粒孫」見面機會大減,有調查發現,「留港長者」在社交情況及情緒健康均出現顯著惡化,79.5%社交孤立屬高風險,近七成有抑鬱傾向,42.5%表示子女移民後記憶力變差。負責調查機構指,子女計劃移民前,應建立鄰里支援網絡,教導長者善用資訊科技,學習使用新媒體與子女保持溝通。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於2022年11月至2023年2月訪問203位留港長者,受訪者為50歲或以上、非居於院舍的香港居民。50.3%年齡為60至74歲,及67.5%為退休人士。

adblk6

36%受訪長者有子女在2020年或以後移民,當中63%人的移民子女原屬「最主要照顧者」。調查以「長者支援網絡量表」調查,79.5%「留港長者」的社交孤立屬高風險,較沒有子女移民的長者多出三成。69.9%因子女移民而感孤單。

子女移民亦對留港長者的健康及生活狀況造成負面影響,包括記憶變差(42.5%)、經常失眠(41.1%)及影響日常開支(39.7%),並減少逛街及到茶樓等消閒活動(38.4%)。

面對子女移民,最多留港長者認為有作用的應對方法︰學習使用新媒體通訊方法或軟件,以便與在遠方的子女緊密溝通(56.8%)、預期要照顧自己(51.9%)及與地區團體建立關係,從而得到處理問題的資源(48.8%)。並期望心理及情緒支援服務(42.5%)、留港長者互助小組支援服務(32.9%)和長者再就業服務(27.4%)。

adblk7

83歲的李婆婆的女兒鄒女士於去年底移居新加坡後,李婆婆變獨居長者。鄒在移民前把家居煤氣爐更換為電磁爐減低家居風險,亦教導母親用視像通話,以便保持聯絡。對女兒移民,李婆婆感不捨及失去依靠,但亦為對方有新生活感欣慰。李婆婆目前僅希望能保持健康,以便自我照顧。

服務處順利長者鄰舍中心中心主任翁偉承指,留港長者人數趨升,須為他們提供專門服務,協助適應新生活。服務處制訂《留港長者自我照顧5式》,包括坦誠溝通期望、建立遙距通訊、認識社區資源、培養生活興趣和規劃個人財務,於8月推出支援留港長者服務計劃,加強對長者支援工作。 

adblk8

amFUN聖誕狂賞🎁狂送UNICO迷你遊戲機、主題公園門票、Panasonic鏡燈👉

amFUN聖誕狂賞 狂送UNICO迷你遊戲機、主題公園門票、Panasonic鏡燈